太阳视运动专题 地球和地图专题问题(经纬网、时差、光照图、太阳视运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太阳视运动专题 地球和地图专题问题(经纬网、时差、光照图、太阳视运动)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经纬网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很大的球体,其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亿平方千米。地球并不是一个正圆球,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其赤道半径约6378千米,极半径约6357千米。
地球太大,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难以看到它的全貌。所以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制作出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在地球仪上用颜色和符号表示地球表面的陆地、海洋、山脉、河流、国家和城市,并用文字注出它们的名称。地球仪是一个正圆球。
地球的自转轴叫地轴,地球仪上的地轴是人们做的假想轴,便于支撑地球仪。地轴的两端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为两极,指向北极星的点叫北极,另一点为南极。地球表面同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叫赤道。
二、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点的半圆圈叫经线,经表示经过南北两极。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约2万千米),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一个经线圈南北向围绕地球一周,一个经线圈的两条经线满足东经对西经,数字和为180°。
1、经线的特点:
①经线等长,状如半圆,长约2万千米。
②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
③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④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处在同一平面上。
⑤任意两条经线的间距大小不等,赤道处间距最大,向两极递减。
2、经度的特点:
①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1884年国际子午线大会通过了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
②从0°经线起,向东定为东经0—180°,东经用“E”表示。
③从0°经线起,向西定为西经0—180°,西经用“w”表示。东经180°和西经180°为同一条经线,即180°经线。
④数字向东增大的经度为东经,向西增大的经度为西经。
⑤赤道处任意两条经线间距为111千米/1°,向两极缩小,值为111cosθ千米/1°(θ为纬度)。
3、东西两半球的划分:
习惯上,以西经20°和东经160°作为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
三、纬线和纬度:
在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纬表示东西向围绕地球一周,一条纬线就能围绕地球一周。
1、纬线的特点:
①自成圆圈的纬线不等长,赤道最长4万千米,向两极缩短为零。
②纬线相互平行。
③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为东,逆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西)
④只有赤道这条纬线能平分地球。
⑤任意两条纬线的间距处处相等。
2、纬度的特点:
①以赤道为0°纬线,向北到北极为北纬0~90°,向南到南极为南纬0~90°。反过来,数字往北增大为北纬,数字往南增大为南纬。
②高中低纬的划分:
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③五带的划分:
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线划分五带,五带反映了太阳辐射在地球上的纬向性分布。
注意:纬度与纬线圈长度的有关。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其余纬线长度值为40000cosθ千米(θ为纬度)。
纬差1°间距为111千米。
注意表达方式:同一条经线上,纬差1°的经线长为111千米。简化为:纬差1°为111千米。
同一条纬线上,经差1°的纬线长度不等,赤道处最大。简化为:经差1°长短不等,赤道上最大为111千米,其余乘以所在纬线的纬度。
注意:国际上用1°纬差的60分之一,即1′纬差表示1海里来计算海上的距离,1海里相当于千米。如领海范围为12海里,即相当于12′纬差的距离。
四、经纬网:
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网状图形,称为经纬网,是确定地理坐标的重要依据,只要知道地球上任意地点的经度和纬度,就能确定其所在的地理位置。同时也可以确定方位关系。比如,我国首都北京的经纬度大约是北纬40°、东经116°。在地图上,我们找到赤道以北的40°纬线,找到0°经线以东的116°经线,这两条线的交叉点附近,就是北京在地图上的位置。
一般来说,经度数越大,距离本初子午线越远,纬度数越大,距离赤道越远。
经纬网广泛应用于军事、航海、航空、气象观测等众多的领域,无论到什么地方,都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位置。
习题
一.选择题:
读图1,完成1—3题。
1.四图中,既在西半球,又在南半球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四地中位于北京的东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