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校园景观特色化分析.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等院校校园景观特色化分析李东徽1,明珠1,蔡晓琳23(1.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昆明650201;2.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云南昆明650032)摘要通过分析我国高校校园景观建设的历程及现状,阐述了构建校园环境景观体系需关注的首要问题,从地域特色、时代特色、文脉特色、人性化特色、生态特色及校本特色几方面,提出了构建特色化校园景观的六大因素。关键词高等院校;校园景观;景观特色化;特色化因素中图分类号TU98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0)13-07061-03ReflectionsontheCharacteristicsofUniversityCampusLandscapeLIDong2huietal(Yun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Kunming,Yunnan650201)AbstractByanalyzingtheconstructionofhistoryandpresentsituationoftheuniversitycampusinChina,thequestionofthefirstimportanceshouldbeconcernedinbuildingthesystemofthecampuslandscapeweremainlyexpounded.Thesixmajorfactorsintheconstructionofthecharacteristicsinuniversitycampuslandscapewasputforwardsuchas:thegeographicalcharacteristics,characteristicsofthetimes,contextu2alcharacteristics,characteristicsofhumanity,ecologicalcharacteristicsandschool2basedcharacteristics.KeywordsCollegesanduniversities;Campuslandscape;Characteristicsoflandscape;Factorsofcharacterization1我国高校校园景观建设的历程及现状建国初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校建设也有了较大发展,但校园的规划和布局大多是仿效莫斯科大学的模式。环境设计与建造也主要是学习前苏联的建设经验,形成了固定的格式,例如大小雷同,内部功能分区僵化,校园景观单一,缺乏人性化设计和校园意境美的体现。如南开大学、东北大学等这一时期的代表性院校,虽然在建筑方面强调了校园的景观特征,但是由于布局模式的单一化,使校园整体景观也难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特色,缺乏生动、鲜明的个性。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伴随着国际交流的加强,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发生了较大转变,新时期的校园景观规划与设计也有突破性的发展。总体来说,校园的景观格局较以往明显地舒展活泼了许多,景观布局打破了以往单一的对称模式,结构更加灵活,空间富于变化,建筑占地面积减少,绿化和预留空间明显增加,如深圳大学、上海大学等,均在校园景观体系中增加了集中的校园中心景观区、休闲区、绿化区,但景观格局的构架仍以功能分区为基础,校园景观大多为“物化”景观,缺乏景观的“意义生成”,除建筑、主入口、广场外,其他内部环境景观往往比较单调、呆板,甚至潦草,导致校园整体景观缺乏统一性、完整性,从而降低了景观个性特点,减弱了校园人文气息。21世纪,随着高教改革的不断深入,为适应教育的发展形式,全国各高校纷纷进行结构重组和规模扩展,但遗憾的是,高校类型的多样化并未带来校园景观的多元化,环境景观平淡,建筑小品粗糙,既无艺术性、人文性可言,更谈不上对学科的理解及学校的解读,特别是新建校区,建筑常常不能很好地与校园环境设施和景观形态有机结合。校园景观呈现出千篇一律的格局,存在地域特性失落,时代特色缺乏,景观特征雷同,传统文化消解等共同问题,校园文脉得不到恰当地体现,学校的精神内涵也变得肤浅化和表面化。2高校校园景观特色化趋势校园景观所体现的不仅是一所大学的整体形象,也是最真实地与师生接触的媒介。虽然校园规划能确定一个战略方向,但只有融入了“景观”这一连接校园各部分的元素,才能为校园的演变与成长提供一个实体框架。正如基斯特所说:“评价一个校园规划好坏的重要标准是看规划方案能否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与其他学生、教师、游客、艺术作品、书本及非常规活动的即兴交流,只有当校园规划具备能够激发好奇心,促进随意交流谈话的特质时,它所营造出的校园氛围才具有真正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内涵”[1]。对于合格或优秀的校园景观而言,要求其不但美观而且要实用。开放的教育环境,可随意性交流的空间,独特的文化品位和学术气氛都反映出校园整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