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ORD中插入自选图形》教学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绘制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准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在文章中插入自选图形的方法。
学会在Word中使用绘图工具栏;
掌握调整所绘制图形大小和位置的操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掌握绘图工具栏的使用方法;
能够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图片素材增加文档的表现力。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一个学期完成]
(二)、学生分析
知识经验:小学阶段在“写字板”软件中已经学习过一些插入图片的方法。绘制图形中,对图形位置与大小、版式处理、旋转的操作与前几节相同,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其操作方法。
技能态度:因为本学期信息技术课是围绕“Word”文字处理软件展开的,但是实际生活中用不到这款软件,所以有些学生会对课堂所学知识有所忽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尽量设置更有趣味性的教学环节,以吸引学生。并且青春期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被其他人关注的心理需求,所以应适当安排学生演示,展示作品,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
特点风格: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初一学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其思维的抽象性获得了很大的提升,他们可以在头脑中设想出许多可能的画面,在逻辑上考虑现实的情境。所以在设置任务时可以不用完全根据他们已经经历过的事情,可以设置他们经验以外的稍简单的情境。
(三)、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宁夏教育厅教研室编制的信息技术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美化文档中的第四课,主要讲授绘制图形的知识。
1、课标要求:掌握利用绘图工具栏绘制图形的方法,能利用绘图工具制作图形表达主题,增加文档的表现力。
2、内容地位:【本册书是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全面衔接。】就本节知识而言,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过写字板的使用,有关操作联系紧密。 “文档排版”是本册书的核心内容,而“绘制图形”又是“文档排版”的重点之一。在八年级的FrontPage软件和九年级的PowerPoint软件中均会涉及插入图片的操作。学生进入高中后,会学习《多媒体技术》课程,本节课内容也可作为铺垫。
3、教材编写思路:教材主要为学生讲解如何利用绘图工具栏绘制和调整图形的操 作方法。本节介绍的的内容都是比较基础的,没有涉及过多较难的操作。但本节可扩展的内容很多,实际教学时,我只选择了其中两个扩展内容进行讲解,以免增加学生负担。
(四)、教学模式与策略
发现学习模式:发现学习是指让学生通过自己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探究能力的学习和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特点是,实现一种操作的方法有许多种,教师不能将每一种方法都交给学。所以,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但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有用,而且会在帮助学生在日益发展的信息社会更好的适应新的变化。抛锚式教学策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学习者如果要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到真实情境中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的介绍和讲解。所以本节课也设计了一个“背景”,让学生亲自去解决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我要抛出的“锚”。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绘制图形
难点:组合图形【涉及到键盘和鼠标的同时操作】
(六)、教学环境
物理环境:温度、桌椅、装饰【温度过高,学生状态不好,易烦躁,不易集中注意力。所以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应多加入学生自己练习的环节,教师要少讲。】【在微机室种绿色植物,调节心情】【桌椅之间距离不可太小】
教学媒体:多媒体机房【教学课件背景一蓝、绿等冷色调为主】
人际环境:师生关系【学生是课堂的主题,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 多发现创造。】
生生关系【学生之间是合作关系】
二、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情境
“Tom计划用一天的时间游览银川,请大家给Tom设计一个旅游路线图”
讨论景点
?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确定问题
“怎样做才能让TOM知道先去哪儿,后去哪儿,什么时间去?”一次引出绘制自选图形。
自由发言
协商
提出解决方案
?确定学习的中心内容。
自主学习
1、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课本55页“做一做”)。
2、观察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对个别学生作辅导。
4、针对操作过程给予提示,控制进度。
5、提供操作视频,学生无法完成时可以观看。
1、自主探究解决方案。
2、完成课本55页“做一做”。
3、完成课本60页“知识窗”。
?自主探究并掌握绘制自选图形与组合图形的方法。
协作学习
1、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2、提出“自主探究”环节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
3、补充、修正、加深学生的理解。
1、2-3个学生演示操作过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