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妊娠期糖尿病病理与预防治疗2.ppt

发布:2017-05-22约1.28万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报告人:孙灵艳 科室:妇产科 时间: 报告内容 前言 疾病概述 妊娠期糖代谢特点 病因病理 疾病分类 妊娠对糖尿病的影响 糖尿病对妊娠及胎、婴儿的影响妊娠 糖尿病(GDM)的诊断建议 糖尿病妊娠分类 婴儿先天畸形 临床特征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1~2) 临床监护 易患人群 自我护理 孕妇关注 饮食原则 前言 妊娠糖尿病是指怀孕前未患糖尿病,而在怀孕时才出现高血糖的现象,其发生率约1%-3%。筛检的方法是在怀孕二十四到二十八周之间,喝五十公克糖水,一小时后验血糖,若血糖数值超过标准,则须进一步做一百公克耐糖测试。若经过医师检验为妊娠糖尿病患者,首先须向营养师作营养咨询,提供正确的饮食方式,并做适量的运动。少数患者经过上述方法仍无法将血糖控制好,此时须予以注射胰岛素。如此可以预防巨婴症,让您能够顺利的生产。 一、疾病概述 妊娠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指确定妊娠后,若发现有各种程度的糖耐量减低或明显的糖尿病,不论是否需用胰岛素或仅使用饮食治疗,也不论分娩后这一情况是否持续,均可认为是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的发生率为1%~6.6‰。国内发生率1%。妊娠糖尿病分娩数占总分娩率0.64%。 妊娠糖尿病系高危妊娠,它严重危害母儿的健康。在胰岛素问世之前母体死亡率27%~30%,胎儿围产期死亡率40%。胰岛素问世后尤其围产医学开展以来,围产死亡率已明显下降。 妊娠时胎盘会产生多种供胎儿发育生长的激素,这些激素对胎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但却可以阻断母亲体内的胰岛素作用,因此引发糖尿病。妊娠第24周到28周期是这些激素的高峰时期,也是妊娠型糖尿病的常发时间。 二、妊娠期糖代谢特点 在妊娠早中期,随孕周增加,胎儿对营养物质需求量增加,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取葡萄糖是胎儿能量的主要来源,孕妇血浆葡萄糖水平随妊娠进展而降低,空腹血糖约降低10%。一系列原因: 1、胎儿从母体获取葡萄糖增加; 2、孕期肾血浆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均增加,但肾小管对糖的再吸收率不能相应增加,导致部分孕妇排糖量增加; 3、雌激素和孕激素增加对母体对葡萄糖的利用。 因此,空腹时孕妇清除葡萄糖能力较非孕期增强。孕妇空腹血糖较非孕妇低,这也是孕妇长时间空腹易发生低血糖及酮症酸中毒的病理基础。到妊娠中晚期,孕妇体内抗胰岛素样物质增加,如胎盘生乳素、雌激素、孕酮、皮质醇和胎盘胰岛素酶等使孕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随孕周增加而下降,为维持正常糖代谢水平,胰岛素需求量必须相应增加。对于胰岛素分泌受限的孕妇,妊娠期不能正常代偿这一生理变化而使血糖升高,使原有糖尿病加重或出现GDM。 三、病因病理 妊娠糖尿病之孕妇有可能在下次怀孕时再发生,如果再次怀孕应及早告知医生并作检验。曾罹患此症之孕妇,中老年后出现糖尿病的机率比正常妇女高,故产后应设法维持适当的理想体重及保持规律的饮食、运动习惯,并定期检验血糖值。   与罹患妊娠糖尿病相关的因素有:种族、糖尿病家族史、肥胖、过去有不明原因的死胎或新生儿死亡、前胎有巨婴症、羊水过多症及孕妇年龄超过30岁等。若具有以上危险因素条件之一的孕妇,您更应重视妊娠期间糖尿病的筛检。 四、疾病分类 糖尿病前期   这类孕妇有糖尿病的家族史,但孕妇则无明显糖代谢紊乱,可在妊娠后出现类似糖尿病孕妇的并发症(巨大胎儿、畸形儿及羊水过多等)。若干年后多数将出现显性(临床)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前无糖尿病的临床表现,糖代谢功能正常。妊娠后出现糖尿病的症状和体征,部分孕妇出现糖尿病并发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巨大胎儿、死胎及死产等),但在分娩后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均逐渐消失,在以后的妊娠中又出现,分娩后又恢复。这部分患者在数年后可发展为显性(临床)糖尿病。 潜在糖尿病   此类孕妇妊娠前后均无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但糖耐量异常,经过一定时间后,可能发展成显性(临床)糖尿病 显性糖尿病   孕妇有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三多一少),空腹血糖升高,尿糖阳性,糖耐量减低。其中部分孕妇在妊娠前已患有糖尿病,经治疗后受孕,部分孕妇则在妊娠后才发现患有糖尿病,分娩后糖尿病继续存在。 五、妊娠对糖尿病的影响 1、妊娠可加重糖尿病。 由于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机体神经内分泌调节失常, 胎盘激素的抗胰岛素作用,可致空腹及餐后高血糖、高脂血症及高氨基酸血症。 2、妊娠期隐性糖尿病增加。 3、糖尿病性肾病加重。 4、糖尿病性神经损害加重。 5、糖尿病增殖性视网膜病发生率增高。 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生率增高。 六、糖尿病对妊娠及胎、婴儿的影响 对妊娠的影响:   生育率降低   流产率升高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发生率升高   羊水过多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