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教学热化学和能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普通化学 教材和参考书 教材: 《普通化学》(第五版)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编 王明华 徐端钧等修订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出版年:2002年7月 参考书: 《无机化学》(第五版),大连理工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无机化学》陈吉书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第五阅览室 《无机化学》(上、下,第三版),武汉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外阅读: 《化学与生命科学》(英)汤普森主编,陈淮译,(中国青年出版社),第五阅览室 《化学与生命科学》,惠永正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年出版 教学要求与安排 1、学时:48学时 (4×12)。 2、上课时间:周一1-2,周四8-9 上课地点:16-512 实验课地点:12幢教学楼-2楼 答疑地点:8-207 答疑时间:另定 3、成绩评定:考试占80%,作业20%。每章交一次。 4、辅助工具:计算器 化学的重要性 我国著名的无机结构化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徐光宪院士形象的把化学比做一个人: 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脑袋 分析化学→耳目 无机化学→左手 有机化学→右手 配位化学→心腹 高分子化学和材料化学→右腿 生物化学→左腿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1907年,E .毕希纳(德)从事酵素和酶化学、生物学研究 1915年,R. 威尔斯泰特(德)从事植物色素(叶绿素)的研究 1928年,A. 温道斯(德)研究出一族甾醇及其与维生素的关系 1930年,H. 非舍尔(德)从事血红素和叶绿素的性质及结构方面的研究 1938年,R. 库恩(德)从事类胡萝卜素以及维生素类的研究 1946年,J. B. 萨姆纳(美)首次分离提纯了酶 1957年,A.R. 托德(英)从事核酸酶以及核酸辅酶的研究 1958年,F. 桑格(英)从事胰岛素结构的研究 1961年,M. 卡尔文(美)提示了植物光合作用机理 1962年,M.F. 佩鲁茨和J.C. 肯德鲁测定了蛋白质的精细结构 1970年,L.F. 莱洛伊尔(阿)发现糖核苷酸及其在糖合成过程中的作用 1971年,G. 赫兹伯格(加)从事自由基的电子结构和几何学结构的研究 1972年,C.B. 安芬森(美)确定了核糖核苷酸酶的活性区位研究 1980年,P. 伯格(美)从事核酸的生物化学研究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1981年,福井谦一(日)和R. 霍夫曼(英)确定了核酸的碱基排列顺序 1982年,A. 克卢格(英)从事核酸蛋白质复合体的立体结构的研究 1997年,P.B.博耶(美)、J.E.沃克尔(英)和J.C.斯科(丹)发现人体细胞内负责储藏转移能量的离子传输酶 2003年,阿格里(美)和麦克农(美)研究细胞隔膜 2004年,阿龙·切哈诺沃(以)、阿夫拉姆·赫什科(以)以及欧文·罗斯(美)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解释蛋白质“死亡”的重要机理。 2006年,罗杰·科恩伯格(美)在“真核转录的分子基幢研究领域”作出贡献 2008年,下村修(日)、马丁·沙尔菲(美)和钱永健因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做出贡献而分享诺贝尔化学奖。 2009年,万卡特拉曼-莱马克里斯南(英) 、托马斯-施泰茨(美)和阿达-尤纳斯(以)因 “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学习任务 第一章至第四章: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及反应,主要学习四大化学平衡(酸碱平衡、沉淀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解离平衡)。 第五章:物质结构基础,主要学习原子结构、分子结构以及晶体等相关知识。 第六章:元素化学与无机材料,主要学习单质以及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配位化合物相关知识。 第七章和第八章:以读书报告和小组讨论为主。 第一章、 热化学与能源 了解定容热效应(qv)的测量原理,熟悉qv的实验计算方法。 了解状态函数、反应进度、标准状态等的概念和热化学定律。 理解等压热效应与反应焓变的关系、等容热效应与热力学能变的关系。 掌握标准摩尔反应焓变的近似计算。 了解能源的概况,燃料的热值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反应热的测量和反应热的理论计算 1-1 反应热的测量 1-1-1 几个基本概念 1、系统和环境 系统:人为划分出来作为研究对象的那部分物质或空间称为系统(或体系)。 环境:系统之外但又与系统有关系的部分叫做环境。 如密闭容器内锌与稀硫酸的反应。 系统+环境→孤立系统 1-1 反应热的测量 1-1 反应热的测量 2、相 系统中具有相同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均匀部分。分为单相(均匀)系统和多相(不均匀)系统。 均匀指其分散度达到分子或离子大小的数量级。(固溶体、研磨) 相的存在与物质的量的多少无关,也可以不连续存在。(大块或小块的冰) 系统内无论有多少种气体,都只有一个相。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