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同步练习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同步练习
1.崇尚节俭,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是在( )
A.北宋初年 B.北宋末年
C.南宋初年 D.南宋末年
2.宋代饮食相当丰富,东京城里食品达( )
A.100多种 B.200多种
C.150多种 D.300多种
3.城内外鱼店,不下一二百家,指的是( )
A.东京 B.南京 C.临安 D.广州
4.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 )
A.市 B.坊 C.夜市 D.瓦子
5.宋代农村百姓住房多为( )
A.茅屋 B.瓦房 C.四合院 D.耳房
6.宋朝缺马,多用( )
A.驴车 B.牛车 C.乘轿 D.骑驴
7.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叫( )
A.市 B.坊 C.邸店 D.勾栏
8.宋代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是由于( )
A.妇女的自愿
B.社会提倡要求
C.历代统治者政策
D.一些士大夫提倡
9.下列内容叙述宋代饮食丰富的是( )
①东京城里的食品有二百多种 ②夜市上的小吃很多,夏季还有冷饮 ③北方人吃鱼多,东京城内外鱼店,不下一二百家 ④北宋的肉食以羊肉为多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0.宋诗里的“邸店如云屯”是形容( )
A.交通发达 B.旅店业兴旺
C.商业发达 D.娱乐活跃
11.下列内容不是反映宋代住宅情况的是( )
A.农村百姓住房简陋,多是低矮的茅屋
B.稍富人家外建门屋,内为四合院,院内还种花草
C.城市平民住房,平面多为长方形,屋顶以草或瓦覆盖
D.官僚贵族宅第宏丽,前堂后寝,以穿廊相连,两侧还有耳房和偏院
12.读下面“宋代的妇女服饰”图,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宋代服饰有何特点?
(2)从服饰到饮食、住宿、行走,你都喜欢宋代哪些习俗?
13.读下面王安石的诗句,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王安石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2)宋代的元旦和我们现在春节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自设创造
学会命题,就是对知识的应用和创造。题型、难易、数量不限,以留下创设的空间。
提示:参考本课训练试题,可以将“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和“百子嬉春图”各创设一个材料解析题或材料式选择题。
参考答案
1.A 2.B 3.C 4.D 5.A 6.B 7.D 8.D 9.A 10.B
11.解析:此题是否定选择题,重在考查识记与理解能力,区别4个选项内容正确与否,关键在于对课本内容熟悉,通过回忆或再识,便明显看出,A、C、D都是正确内容,可以推出,B是稍讲究些的住宅,而稍富裕些的人家,是以茅屋和瓦屋相结合,构成一组住宅。因此,B是本题答案要求。
答案:B
12.(1)北宋初年,崇尚节俭,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对各级官员服色都有严格规定,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从穿戴的服饰上,可辨认出士、农、工、商从事行业的特点。后来,奢侈之风盛行,统治者的衣饰华丽。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
(2)以宋代衣、食、住、行的习俗,可以选择的组合,以宋代女子为例,穿上轻而薄的衫和裙;晚上到夜市去吃小吃,夏季再饮点冷饮;住在四合院里;坐上牛车去走亲戚。
13.(1)诗的意思是,在欢快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人人喝着迎接春天的屠苏酒(一种药酒),明媚的阳光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前都换上新的桃符。
(2)全国各地过春节的风俗不尽相同,宋代过春节,也称元旦,最为重视。元旦前几天,人们就洒扫庭户,准备过节。除夕夜,百姓要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合家围炉而坐,饮酒唱歌,直到天明,称“守岁”。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大街上搭彩棚,摆满各色货物,歌馆、舞场挤满了人,连妇女也出来游乐。
现在过春节,农村的一些习俗,与宋代还很相似,如春节前大扫除,除夕夜“守岁”、观看春节文艺晚会、祭祖、供佛,元旦穿新衣,放鞭炮、拜年等等。不同的是城乡差别,城市禁放鞭炮,机关搞“团拜”,除夕夜收看春节文艺晚会。春节组织大型文娱表演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