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资料方法多教学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3课《收集资料方法多》
年级:五年级
教材: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编 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 《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 第三单元《关注数字生活》 第13课《收集资料方法多》
设计者: 南瑞实验学校 杨竹蓉
教材分析
收集信息是整理和利用信息的前提,有目的的指导学生多种收集信息的方法,有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收集信息的效率。
实地考察与采访、查阅报刊杂志、网络搜索是目前最常用的信息收集方法,根据本单元的主题“数字生活”,这三种资料收集方法都是可以利用的。实地考察与采访可以知道身边人的数字生活,最贴近实际;报刊杂志可以查找“数字生活”的最新动态;互联网则可以搜索更多更广的“数字生活”资料。
实地考察与采访是最花费时间和精力的,但却是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最佳方法,一方面亲身经历,另一方面可以寻找到网上或报刊上没有的资料, 教材以图示形象地表示了实地观察、采访、记录的过程。报刊杂志中的资料是经过一定的编辑整理的,一般利用价值比较高,可信度比较好,但相对而言查找和整理比较麻烦一些,文摘卡、扫描、拍照都是不错的方法。网络搜索资料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是快速收集资料的方法,通过两张图呈现了目前常用的两种搜索方法:电子期刊检索与搜索引擎搜索。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收集资料,合理的归纳与整理都是非常重要的,尽管在前几册学习中已提出了整理与分类的要求,本课继续以图示方式介绍了一种分类的方法,进一步强调分类整理的重要性。
本课重点:了解资料收集的各种方法,并根据主题收集资料。
本课难点:归纳体验实地观察、采访和查阅报刊杂志这两种资料收集方法的优点。
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知识与技能:了解获取资料的常见方法,知道各自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调查、采访,获取资料并整理资料的过程,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资料获取方法,形成资料整理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的习惯。
学习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向青少年过渡的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迅速发展和完善的关键期,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情感能力快速发展,是培养学习能力和情感能力的重要时期。四年级孩子的学习动机从直接动机向间接动机开始转化,即使没有直接的奖励,为了得到老师、同学、家长和其他人的肯定性评价,他们也会努力。但在注意力方面,比五年级学生稍差。现在的学生,很多人都拥有了自己的手机,对手机的品牌也是津津乐道。四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能力可以开展实地考察与采访。但看报刊杂志的习惯可能不是很多,从网络上搜索资料,下载文字资料、图片资料、下载网页已能熟练操作,但如何找到有效信息上面可能还不是很透彻。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学理念:
1. 面向全体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组成部分,每一个学生在经过学习之后都应该达到本课程标准的要求。老师应当尽一切可能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在信息技术课程方面的共同发展,还应关注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方面的个体差异,在学生达到基本目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2. 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应该通过各种活动形式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体验、了解并初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评价、表达和交流的过程及思想与方法,建立起对待信息技术的科学态度,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信息技术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空间,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4. 注重学科渗透信息技术课程在内容和活动编排、组织上应充分拓宽信息技术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师生 可以超越学科界限,强调不同学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相互渗透,进而从整体上来建构学生开放型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发展知识迁移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5. 倡导面向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信息技术课程倡导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评价,重视每个学生在已有基础上获得的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还要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评价指标应该是多元的,要包括信息素养的各个方面;评价方法应该是多样的;评价主体应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
教学方式主要有:谈话式,合作交流式、参与式等等
教学或活动过程
教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