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的调研报告.doc

发布:2017-11-13约7.71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的调研报告 第一作者:2009级工商管理类专业 刘维佳 指导老师:王德胜 其他作者:万珂 胡宁 武怀宇 张南 【摘 要】东营市作为黄河三角洲开发的主力,在开发生态旅游方面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但同时也面临激烈的竞争。本文以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生态旅游开发现状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对东营市开发生态旅游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 生态旅游 开发现状 【正 文】 一、 概述 (一)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旅游形式,是当今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生态旅游可以定义为:一种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以自然区域或某些特定的文化区域为对象,以享受大自然和了解、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旅游目的,以不改变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及保护自然和人文生态资源与环境为宗旨,并使当地居民和旅游企业在经济上受益为基本原则的旅游形态。 (二)开发背景 2008年起,我国人均GDP已近3000美元,已进入大众旅游消费快速发展阶段。开发黄河三角洲,是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两大跨世纪工程之一。2009年11月,国务院常委会讨论并通过《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了“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12月,国务院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黄三角”开发上升至国家战略;市政府投资1.3亿元,启动实施了游客综合服务中心、黄河口湿地公园等重点项目,并投资6000万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大力促进了黄河三角洲生态旅游的建设进程。 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作为黄河三角洲上的明珠,其旅游业已初具规模。东营市所具有的独特自然资源及人文气息,足以让人感受到它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分为资源普查和问卷调查两部分。 (一)资源普查 在为期十天的调研过程中,调研团队走访了黄三角地区的三县两区进行了资源普查。根据我团队实地走访调查结果,“黄三角”地区具有如下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 1、地貌景观 本地区主要地貌为滨海平原浅平洼地,形成了以“新”、 “奇”、“特”、“旷”、“野”为主要美学特征的自然景观。 2、湿地景观 湿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0%左右,有河口湿地、海岸滩涂湿地、浅海水域湿地、沼泽湿地、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等多种类型,是中国 “六大最美湿地”之一。 3、植物景观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植被景观。主要有天然柳林景观、芦苇荡景观、柽柳林景观、盐地碱蓬景观(红地毯)、荻“海”景观、刺槐林景观等。 4、野生动物景观 黄河口鸟类资源众多,每年迁徙经过该区的鸟类有600多万只,被国内外专家誉为鸟类 “国际机场”。 5、水文景观 万里黄河在这里奔流入海,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海河交汇景观。这是黄河口旅游的最佳卖点和宣传点。 6、天象景观 黄河口地广人稀,空气清新,“河口观日出”景象宛如金龙戏珠。 (二)问卷调查 本次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实际回收问卷1000份,其中有效问卷863份。调研问卷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黄三角”地区五个有代表性景区的游客,每个景区随机发放问卷200份。 三、现状分析 (一)东营市经济现状 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核心区域和中心城市,是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主战场。该区域将以四大临港产业区为核心,以经济技术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和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为节点,形成环渤海南岸经济集聚带。东营市的崛起无疑将是推动区域发展的强力引擎。 东营市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GDP)2076.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0324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5114美元,是全省人均的2.88倍。 强大的经济基础,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二)东营市旅游业开发现状 图 1 2003~2009年东营市旅游创收统计图 数据来源:2003-2009年《东营市统计年鉴》 由图1可知,除个别年份外,东营市境内外游客数量及旅游收入呈逐年递增趋势。同时也可以看到国际旅游收入增长尽管相对缓慢,但是同样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在客源地方面,黄三角地区生态旅游游客主要来自山东省内(占全部游客量的84%),外省市以周边省市为主体,列外省前十位的是:北京、天津、河北、河南、黑龙江、江苏、辽宁、湖北、广东、甘肃等。其中京、津、冀占省外游客的百分比接近一半。海外客源地主要分布于韩国和日本,其次为港台及东南亚、欧美地区。大体可以分为由地缘(江苏、河北、河南),经济缘(北京、天津、浙江、上海)和亲缘(辽宁、黑龙江)三种地域联系方式所形成的游客流向。 图 2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省内游客构成情况 图 3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省外游客构成情况 数据来源:《黄河口生态旅游区规划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