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下肢骨折病人的功能锻炼.ppt

发布:2017-11-16约3.23千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股骨骨折牵引后如何进行 功能锻炼 牵引术,是固定受伤肢体,矫正畸形,治疗骨折的常用措施。骨牵引是用钢针穿过骨胳,直接对骨胳进行牵引,功能练习是治疗骨折的重要环节,没有正确,积极的功能练习,即使复位和固定都合乎要求,也往往得不到很好的功能。那么在牵引中怎样进行功能锻炼呢? 早期功能锻炼: 早期功能锻炼一般是指骨折后2周以内。此时骨折反应明显,肢体肿胀达高峰,然后才逐渐消退。这个时期的练习方式以自主活动为主,在牵引术后第2天即可开始,病人可做大腿、小腿肌肉的收缩、舒张练习,每日数十次,逐渐增加练习的次数和强度,以促进肿胀消退。在这期间应减少关节的活动。 中期功能锻炼:  中期的功能锻炼一般是指骨折后2~6周,此期损伤反应已经消退,肿胀基本消失。这个时期的练习除肌肉收缩外,还要逐渐开始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部分活动。3周后骨折处已有纤维连接,可以逐步坐起,用健足蹬床以两手支撑练习抬臀,使身体离开床面,髋、膝关节开始部分活动。活动时以主动伸膝为主,屈膝活动为辅,屈膝活动应以顺重力活动为主,避免强力练习主动屈膝,以免造成骨折移位。 髋部损伤后如何进行功能锻炼 髋关节是全身最容易脱位的三大关节之一,其发生仅次于肘关节和肩关节。髋关节脱位后容易造成下蹲、跑步、跳跃等困难,特别是下蹲困难,使患者不能蹲下排便,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烦恼。因此髋关节脱位复位后一定要尽早进行功能锻炼。 肌肉收缩练习: 复位后一般需用下肢皮肤牵引,此时病人可做一些上肢的活动及健侧下肢的活动,同时可做患侧踝关节的伸屈活动和股四头肌收缩练习。 等疼痛逐渐消失后,可在床上半卧位,双手撑床进行抬臀练习。 伸屈膝练习: 二周后病人可以坐起,并做膝关节的屈伸锻炼,病人取仰卧位,将膝伸直,练习一屈一伸动作,以恢复肌力及活动能力。 三周后去除皮牵引: 可持双拐下床练习行走,但患肢不能负重。如果髋脱位合并有髋的骨折时,此锻炼应推迟至X线片复查骨折处有骨生长时再进行。 三周后根据病情改用单拐,患肢可轻度负重步行,髋 有骨折和中心脱位的患者,此锻炼应相对的推迟。 两个月后病人可适当练习做下蹲动作,做此活动时旁边应有人保护,避免强烈动作引起再度损伤,同时可做蹬车运动,此运动是练习髋、膝、踝三关节最好的活动。方法是患者坐于无前轮的自行车上,两足放于足蹬上,用健足足尖踏于足蹬部,以健侧带动后轮旋转,借以练习患侧下肢三个关节活动。 在锻炼过程中要避免过度疲劳和过早负重,过度疲劳和过早负重都容易引起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如果恢复期间出现髋部疼痛、肿胀、休息后不能缓解的现象,应拍X线片,排除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一般3个月后拍X线片无股骨头缺血坏死征象时,可弃拐步行。 这类病人,由于卧床时间长、肌肉不活动,极易造成严重的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所以在卧床期间应尽早开始做肌肉收缩运动及固定关节的功能锻炼。 上石膏期间的功能锻炼: 等长肌收缩运动:即肢体在不动的情况下进行收缩。它可以促进局部血循环,改变局部组织的营养状况,加速骨折愈合,防止肌肉萎缩。其方法主要以收缩和放松股四头肌为主,即使大腿有下蹬或抬腿动作,使大腿肌肉放松、收缩,每日做上百次以上,一直到拆石膏为止。 做踝关节、趾间关节屈伸活动:其关节活动有利于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防止小腿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其方法为主动功能锻炼与被动功能锻炼相结合,即用力使踝关节背伸, 跖屈及伸屈足趾,每日百次以上,同时做踝关节按摩,活动踝、足趾关节,直至拆石膏为止。 拆除石膏后的功锻炼: 髋关节屈伸动作:练习中应按屈、伸、站立、步行、下蹲、负重、行走的疗法来锻炼。其中应特别注意下蹲动作。 膝关节锻炼:除做屈、伸外,还应特别注意大腿前方肌肉的锻炼。练习中应按屈伸,踢腿,下蹲动作来练习。 踝关节锻炼:石膏解除后,经过适当的锻炼,踝关节功能可完全恢复。练习中应按背伸、跖屈、走步动作来练习。 骨盆骨折病人如何进行功能锻炼 由于骨盆骨折的情况和严重程度不同,其功能练习的形式也不同,一般可根据骨折的类型分两种情况: 骨盆环保持完整的骨折:即医生嘱咐可以尽早进行功能练习的一类骨折。这类骨折一般损伤较轻,不影响负重,仅需卧床休息3~4周后即可下床行走。 骨盆环完整性遭到破坏的骨折:脱位及合并股骨头中心性脱位,这两类损伤严重,都影响骨折的稳定性及负重,需行骨牵引治疗,一般需卧床6~8周,才能扶拐离床行动。其功能锻炼方式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伤后两星期内完全卧床休息,可在膝部下方垫一横枕,做踝部和膝关节的伸屈活动。严禁坐位,以免骨折再移位。 第二阶段:指伤后6一8周内骨折无明显移位或轻度移位不需牵引复位者,可在床上做适当翻身活动,避免褥疮,还可以做两腿交替抬高或抬高骨盆的锻炼。有明显移位行牵引治疗者,可在牵引条件下,借健侧下肢及双上肢的协助,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