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东华大学环境监测期末复习题简答题答案.doc

发布:2017-11-17约5.3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1.简述环境优先污染物及其特点。 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为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 优先污染物的特点 难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 出现频率较高 具有生物积累性、毒性较大“三致”物质(致癌、致畸、致突变) 已有检出方法 2、环境监测的目的是什么?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图提供科学依据。具体课归纳为: (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2)根据污染源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污染源,研究和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3)手机环境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第二章 1、简述BOD5测定的原理,当水样中无微生物或有有毒物质时应如何处理? 原理:经稀释后的水样,在20℃条件下培养5天,求出培养前后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二者差值为BOD5 。不包括硝化阶段。 当废水中存在着那被一般生活污水中的微生物以正常速度降解的有机物或有毒物质时,应将驯化后的微生物引入水中进行接种。 2、以河流为例,说明如何制定地面水水质监测方案。(重点介绍采样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采样注意事项) (一)基础资料的收集 (1)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如水位、水量、流速及流向的变化;降雨量、蒸发量及历史上的水情;河流的宽度、深度、河床结构及地质状况;湖泊沉积物的特性、间温层分布、等深线等。 (2)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况、城市给排水情况等。 (3)水体沿岸的资源现状和水资源的用途;饮用水源分布和重点水源保护区;水体流域土地功能及近期使用计划等。 (4)历年水质监测资料。 (二)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1. 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P.42-43) 应在水质、水量发生变化及水体不同用途的功能区处设置监测断面 (1)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居民区、工业区上下游; (2)湖泊、水库的主要出入口; (3)饮用水源区、水资源区域等功能区; (4)入海河流的河口处、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混合处; (5)国际河流出入国际线的出入口处; (6)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 2. 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要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对于某一河段,只需设置对照、控制和削减(或过境)三种断面。 (1)背景断面:设在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用于评价一完整水系污染程度。 (2)对照断面: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而设置。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对照断面。 (3)控制断面:控制断面的数目应根据城市的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设在排污区(口)下游,污水与河水基本混匀处。 (4)削减断面:是指河流受纳废水和污水后,经稀释扩散和自净作用,使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的断面,通常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 3. 采样点位的设置(P.44) 设置监测断面后,应根据水面的宽度确定断面上的采样垂线,再根据采样垂线处水深确定采样点的数目和位置。 (三)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P.44) (1)饮用水源地全年采样监测12次。 (2)对于较大水系干流和中、小河流,全年采样监测次数不少于6次。采样时间为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每期采样两次。 (3)流经城市或工业区,污染较重的河流,游览水域,全年采样监测不少于12次。采样时间为每月一次或视具体情况选定。底质每年枯水期采样监测一次。 (4)潮汐河流全年在丰、枯、平水期采样监测,每期采样两天,分别在大潮期和小潮期进行,每次应采集当天涨、退潮水样分别测定。 (5)背景断面每年采样监测一次,在污染可能较重的季节进行。 3.对于江河水系当监测断面设置好后,应根据什么确定断面上的采样垂线,具体如何确定? 对于江、河水系,当水面宽≤50m是,只设一条中泓线;水面宽50~100m时,在近左、右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水面宽>100m时,设左、中、右三条垂线(中泓及左、右岸有明显水流处),如证明断面水质均匀时,课仅设中泓线。 4.测定水中含氮化合物(氨氮,有机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的意义是什么? 测定各种形态的含氮化合物,有助于评价水体被污染和自净情况。地表水中氮、磷物质超标时,微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生长旺盛,呈现富营养化状态。 5.溶液吸收法采集空气样品时如何提高吸收效率?吸收液的选择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