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N总线的电动汽车控制系统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于CAN总线的电动汽车控制系统设计
本文介绍将CAN总线技术应用到电动汽车控制系统,并采用通用扩展单元解决了电动汽车电控系统的电路设计复杂性的问题,优化了组合各电控单元信息以实现充分信息共享,从而达到提高电动汽车控制系统性能的目的。
前言CAN总线是德国BOSCH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初为解决汽车中众多的控制与测试仪器间的数据交换而开发的一种通信协议。由于CAN总线具有突出的可靠性、实时性和灵活性,因而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和运用,并在1993年正式成为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被誉为“最有前途的现场总线”之一。以CAN为代表的总线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不但减少了车身线束,也提高了汽车的可靠性。在国外现代轿车的设计中,CAN已经成为必须采用的技术,奔驰、宝马、大众、沃尔沃及雷诺等汽车都将CAN作为控制器联网的手段。我国目前CAN总线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存在着很大的空白,在电动汽车上应用CAN总线技术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电动汽车融合了许多的电子控制系统,如电池管理系统、电机控制系统、驱动控制系统、再生制动系统及ABS系统等。电子设备的大量应用,必然导致车身布线增长且复杂、运行可靠性降低、线路上的功率损耗加大、故障维修难度增大。特别是电子控制单元的大量引入,为了提高信号的利用率,要求大批的数据信息能在不同的电子单元中共享,汽车综合控制系统中大量的控制信号也需要实时交换,传统线束已远远不能满足这种需求。将CAN总线动汽车控制系统,并采用通用扩展单元解决电动汽车电控系统的电路设计复杂性的问题,优化组合各电控单元信息以实现充分信息共享,达到提高电动汽车控制系统性能的目的。
CAN 在汽车设计中运用微处理器及其电控技术是满足这些要求的最好方法,而且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目前这些系统有:ABS(防抱系统)、EBD(制动力分配系统)、EMS(发动机管理系统)、多功能数字化仪表、主动悬架、导航系统、电子防盗系统、自动空调和自动CD 机等。
这些系统由多个电控单元相互连接而成,可分为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同时各个系统之间也互相连接,进行着越来越多的数据交换。这样就需要使用大量的线束和插接器来实现互连,进行它们之间的数据交换。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需求的增长是惊人的(如图)。
CAN属于现场总线范畴,是一种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或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CAN总线在工业控制领域广泛应用得益于其自身的技术特点。
由于线束和插接器的数量不断增加,整车电子系统的复杂程度愈来愈高,其可靠性将难以保证,故障率会提高,维修会更加困难。
为了满足汽车内部信息交换量急剧增加的要求,有必要使用一种实现多路传输方式的车载网络系统。这种网络系统采用串行总线结构,通过总线信道共享,减少线束的数量。
车载网络除了要求采用总线拓扑结构方式外,必须具有极好的抗干扰能力;极强的差错检测和处理能力;满足信息传输实时性要求;同时具备故障的诊断和处理能力等。另外考虑到成本因素,要求其控制接口结构简单,易于配置。
、
在以前版本的CAN规范中,数据链路层的LLC子层和MAC子层的服务及功能分别被解释为“对象层”和“传输层”。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的作用范围如下:
?为远程数据请求以及数据传输提供服务。
?确定由实际要使用的LLC子层接收哪一个报文。
?为恢复管理和过载通知提供手段。
MAC子层的作用主要是传送规则,也就是控制帧结构、执行仲裁、错误检测、出错标定、故障界定。位定时的一些普通功能也可以看作是MAC子层的一部分。
物理层的作用是在不同节点之间根据所有的电气属性进行位的实际传输。
五、CAN总线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