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平均数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doc

发布:2022-03-05约3.56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平均数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平均数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PAGE PAGEPAGE 5 平均数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书本P42,例1-2。 教学目标: 1、知道平均数的意义。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知道可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 3、使学生掌握求平均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找与总数相对应的“总份数”,能正确解答简单的平均数应用题。 4、会估计平均数的范围,平均数不会小于最小一个数,也不会大于最大的一个数。 5、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增强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受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能通过计算求出平均数。 教学难点:通过“移多补少”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平均数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前几天体锻课咱们三(4)班举行了什么游戏( 踢毽子)(师边说边出示照片) 大家玩的高兴吗?(教师用课件出示学生在体锻课踢毽子的图片)走,我们一起去看看,里面都有谁了。 师:现在我从中任意的选取了三名男生和三名女生的踢毽子成绩。 (课件出示: 男生、女生踢毽子的统计图) 师:小朋友们,从这两个统计图上你们都知道了哪些什么信息 学生回答 师:,那哪个队踢毽子的水平高呢?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 学生回答。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师小结:男生和女生都是3个人,人数相等,我们就可以通过比较总数来决定哪个队的水平高一些。男生队踢了15下,女生队踢了10下,那我来宣布,胜利队为我们的男生队。(男生队同学欢呼!) 2、人数不相等的比赛,引出平均数 师:同学们,甘老师有个小小的请求,我特别想加入女生队,不知你们是否欢迎啊? 师:甘老师也事先已经踢好了毽子,我总共踢了6下,那女生队再加上6下,看看一共多少个了?板书:5+4+1+6=16 师:,女生队踢了16下,男生队踢了15下,甘老师重新宣布,胜利队为我们的女生队,祝贺你们!(女生队同学欢呼雀跃) 师:咦!我看到男生队有学生不服气地举起手。 师:这位小朋友,你有什么想法? 生:我觉得不公平! 师:为什么你觉得不公平呢? 生:我觉得人数不相等。 二、解决问题,感受意义 1.初步感受平均分 师:那人数不同时,还用总数来比较,合适吗?公平吗?可是在你们想过吗?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呢? 师:看来平均数在我们生活中非常广泛的应用。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求《平均数》。(板书课题) 2、发现“移多补少” 师:小朋友们,动动脑筋,要怎样移一移,补一补,让他们每个人题的次数都一样?谁愿意上来迻移。 (1)学生动手操作,把多的毽子移给少的。 师:请你面向大家,你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移的? 师:我可以看出1号原来比较,怎么样。。。(多),二号原来(比较少)我们把1号比较多的补给1号比较少的,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师边说边板书:移多补少) 师:通过这样的方法,最后让每个人踢毽子的数量都变成。。。(一样多),我们把这一样多的数就叫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师揭示:在数学上,我们通过“移多补少”移完后,发现这整组水平都一样多。都是4, (指着4),他就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4可以代表这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 (3)结合课件,再次深入理解平均数 师追问:“平均数”4是指每个女生原本的踢毽子的次数吗?(不是) 师小结:平均数不是每个人实际踢的数量,它代表的是这几个人踢毽子的平均水平。它是通过把多的补给拍的少的一些,让大家达到的一个平均水平;所以用虚线表示(课件演示) 师小结:这个平均数只是这一组数据的一个总体的水平,并不是每一个人的真实水平。在这一组数据,有些数据是比。。。。。,有些是比平均。。。。。甚至也有些是和平均数。。。。。。 三、引导探究,构建方法 1.提问 师:同学们,当我们遇到的数字变大了,比如说我们比赛跳绳,一分钟都是一两百下或是比赛的人数很增多了,这时候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合适吗( 不合适)不然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学生答。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都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在上新课之前都会事先预习新课,大家都会回答问题。 师:那你们能不能先试着四人小组一起协作来讨论,要怎样列式计算才能求出男生、女生的平均数;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2、用总数÷总份数=平均数的方法解决问题。 男生队 女生队 (5+4+6)÷3=5(下) (5+3+2+6)÷4=4(下) 师:指着5+4+6,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生:这一组总共有多少人。(师:板书总数) 师:那3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呢? 生:3表示男生踢毽子的人数。 师:是的,3在这里我们表示的是他们的人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