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看电视》——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四年级.docx
《健康看电视》——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四年级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健康看电视》——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四年级
教学内容
教材章节:《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3课《健康看电视》。
内容: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看电视的利与弊,培养学生正确看电视的习惯。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看电视的时间不宜过长,内容要健康向上,学会保护视力,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核心素养目标
1.形成正确使用媒体的态度,培养健康看电视的意识。
2.发展自我管理能力,学会合理安排学习和休闲时间。
3.增强信息辨别能力,选择有益身心健康的电视节目。
4.提升社会责任感,意识到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让学生理解看电视的利弊,认识到过度看电视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②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合理安排看电视的时间,确保学习与休息的平衡。
③培养学生选择健康电视节目的能力,提高对不良信息的辨别力。
2.教学难点
①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看电视观念,克服沉迷电视的倾向。
②指导学生如何保护视力,养成良好的看电视习惯,预防近视等眼部疾病。
③引导学生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出发,认识到个人行为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意识。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电视、音响设备。
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班级微信群。
信息化资源:健康看电视相关的视频资料、图片素材、网络文章。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互动问答。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学生过度看电视导致视力下降的新闻报道视频。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看电视吗?看电视时有没有遇到过一些问题?比如视力下降、学习效率降低等。
3.引导学生思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健康看电视》,了解如何正确看电视,保护我们的视力。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讲解看电视的利与弊,引导学生认识到过度看电视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2.讲解如何合理安排看电视的时间,确保学习与休息的平衡。
3.讲解如何选择健康电视节目,提高对不良信息的辨别力。
4.讲解如何保护视力,养成良好的看电视习惯,预防近视等眼部疾病。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制定一个健康的看电视计划,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2.角色扮演:模拟家长与孩子之间关于看电视的对话,让学生体验如何与家长沟通。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看电视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2.提问:如何合理安排看电视的时间?
3.提问:如何选择健康电视节目?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保护视力吗?
2.学生回答:回答问题,如调整看电视的距离、时间等。
3.教师总结:总结保护视力的方法,强调养成良好的看电视习惯的重要性。
六、解决问题及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让家人都意识到健康看电视的重要性?
2.学生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向家人宣传健康看电视的理念。
3.学生分享: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健康看电视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制定一个健康的看电视计划,并坚持执行。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
1.导入环节:5分钟
2.讲授新课:15分钟
3.巩固练习:10分钟
4.课堂提问:5分钟
5.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6.解决问题及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7.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总用时:45分钟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看电视的利弊,认识到过度看电视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视力下降、学习效率降低等。
-学生学会合理安排看电视的时间,能够根据学习计划和作息时间表来调整看电视的时间,确保学习与休息的平衡。
-学生掌握了选择健康电视节目的能力,能够辨别出有益身心健康的节目,避免接触不良信息。
-学生了解并能够实践保护视力的方法,如调整看电视的距离、时间等,预防近视等眼部疾病。
2.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形成了正确的看电视观念,克服了沉迷电视的倾向,能够自觉控制看电视的时间。
-学生增强了自我管理能力,学会了如何合理安排学习和休闲时间,提高了时间利用效率。
-学生提升了社会责任感,意识到个人行为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能够从更广阔的角度看待问题。
3.情感与态度: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中,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愿意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展现出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