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兽医药物学基础pp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药理作用:增加血小板数量、聚集和粘附力,促进凝血活性物质的释放,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及降低其通透性作用。 ---作用快速,静注后1h作用最强,一般可维持4-6h。 应用:用于因血管脆弱引起的内脏出血和手术前后出血(术前15-30分钟注射)等。 制剂:酚磺乙胺注射液:静注或肌注一次量,猪、羊0.25-0.5g,牛1.25-2.5g,犬每kg体重10-30mg。 2、酚磺乙胺(止血敏)(Etanmsylate) 3、安特诺新(安络血)(肾上腺素色腙) 药理作用:促进毛细血管收缩,减缓5-HT的分解,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断裂毛细血管断端的回缩作用。 应用:常用于因毛细血管损伤或通透性增高引起的出血,如鼻出血、尿血、便血、内脏出血、手术及产后出血等。 制剂:肾上腺素色腙注射液,肌注一次量,猪、羊10-20mg,牛25-100mg,犬每kg体重0.33mg,一日2-3次。 4、氨甲环酸(凝血酸)(tranexamic acid) 不良反应 ① 胃肠道反应 ② 血栓或心肌梗死,偶见颅内血栓 ③ 视力模糊、嗜睡、低血压 --- 抗纤维蛋白溶解药 凝血机理:能竞争性对抗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的作用,使纤溶酶原不能转变为纤溶酶,从而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呈现止血作用。 临床应用: ① 纤溶系统亢进引起的出血,如前列腺、尿道、肺、肝、胰、脑、子宫、肾上腺、甲状腺等富含纤溶酶原激活物脏器外伤或手术后出血。 ② 一般慢性渗血。 抗凝血药(Anticoagulation) 通过干扰凝血过程中某一或某些凝血因子延缓血液凝固时间或防治血栓形成和扩大的药物。 ① 主要影响凝血E和凝血因子形成的药物:肝素和香豆素类,主要用于体内抗凝。 ② 体外抗凝血药:枸橼酸钠,用于体外血样检查的抗凝。 ③ 促进纤维Pr溶解药:对已形成的血栓溶解:链激E、尿激E、组织纤溶E原激活剂。主要用于急性血栓性疾病。 ④ 抗血小板聚集药:如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右旋糖酐等,用于防血栓形成。 分为四类: 1、肝素 (heparin) 肝素:硫酸化的糖胺聚糖的混合物,具有强酸性,并高度带负电荷,平均分子量为12kD。 药用来源:猪小肠粘膜或牛肺脏。 药理作用 1.增强抗凝血酶III(ATIII)与凝血酶的亲和力,产生抗凝作用 肝 素 + ATIII 肝素-ATIII复合物 + IIa 肝素-ATIII-IIa 复合物 ATIII:主要灭活凝血酶(IIa)和凝血因子X(Xa),也灭活IXa, XIa, XIIa, 激肽释放酶和纤溶酶等 肝 素 + HCII 肝素-HCII复合物 + IIa 肝素- HCII-IIa 复合物 HCII:灭活IIa,还可抑制V, VIII和蛋白C以及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 2.高浓度增强肝素辅助因子II(HCII)的抗凝作用 3.降血脂作用 不良反应: 过度抗凝血可导致出血 轻度:停药即可 重度:停药、静脉缓慢注射1%硫酸鱼精蛋白(肝素特效解毒剂) 2. 血小板减少症(5%-6%):马连续应用几天。 3. 不能作肌肉注射,可形成高度血肿 鱼精蛋白为低分子量蛋白质,具强碱性,通过离子键和肝素能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使肝素失去抗凝血活性。1mg→100IU肝素 临床应用: 1、血栓栓塞性或潜在的血栓性疾病,如肾综合征、心肌疾病; 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马和小动物); 3、心血管手术、心导管检查、血液透析及体外循环等抗凝; 4、体外血液样本的抗凝血; 5、低剂量预防性治疗马的蹄叶炎。 肝素钠注射液 体外抗凝:每500ml血液加入肝素钠100单位,实验室血样:每1ml血液加入10单位。 静脉或肌注:每kg体重,猪、羊、马、牛100-130单位,犬150-250单位。 应用:体外抗凝血,如检验血样的抗凝和输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