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经济的发展现状 [2].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武汉经济的发展现状
武汉市宏观经济统计表
年份
项目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生产总值(亿元) 1467.8 1622.18 1882.24 2238.23 2590.75 3141.9 第一产业 90.4 95.13 102.23 109.57 115.91 129.15 第二产业 635.5 701.87 825.78 1019.26 1195.74 1140 工业 514 567.89 680.13 852.53 1000.74 1197.49 建筑业 121.5 133.98 145.65 166.73 195 242.51 第三产业 741.9 825.18 954.23 1109.4 1279.1 1572.75 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 97.7 100.4 101 100.9 100.7 103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98.6 102.3 103.3 102.7 101.4 104.1 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1.3318 1.2688 单位GDP能耗降低率(%) -3.35 -4.73 资料来源:《武汉市统计信息网》
武汉商业高度发达,2007年商品零售总额达1518.3亿元,位居中国16个副省级城市第五,全国第七。武汉市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现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配套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武汉正在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着力推进产业技术升级、集群发展,重点发展钢铁、汽车及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环保、烟草及食品、家电、纺织服装、医药、造纸及包装印刷十大主导产业。同时运用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重点发展钢铁化工机环保产业聚集区、汽车及机电产业聚集区、光电子及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食品工业聚集区、都市工业聚集区。
武汉自然人文景观丰富,素有“历史文化古城”之美誉,现有定点旅游景区(点)26处,其代表性的景点是:全国最佳风景名胜之一的黄鹤楼,国家级东湖风景区,以五百罗汉、玉佛及悠久历史著称的归元寺,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古琴台、辛亥首义军政府地地址红楼等。此外,新开发的道观河风景区、木兰湖旅游度假区已初具规模,金银湖旅游度假区、武汉高尔夫球场正在兴建之中。2008年,武汉市旅游外汇收入及国内旅游收入都有大幅上升。
2008年武汉市旅游业统计表
指标 计量单位 2008年 同期对比 海外游客人数 万人次 53.4 0.78% 其中:外国游客 万人次 42.78. -1.49% 香港同胞 万人次 5.63 8.11% 澳门同胞 万人次 0.23 68.21% 台湾同胞 万人次 4.76 12.90% 旅游外汇收入 万美元 25429.03 11.39% 国内游客人数 万人次 4612.79 18.61% 国内旅游收入 亿元 356.01 19.88% 旅游总收入 亿元 373.68 18.87% 全市宾馆饭店平均房价 元/间 290.74 8.54% 出租率 % 56.83% 5.68点 资料来源:《武汉市统计信息网》
武汉历史文化
武汉拥有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据不完全统计,武汉历史精神文件有8类62项,其中非常重要的和影响极大地有:开启武汉文化之源的盘龙文化;从一场革命到一笔珍贵文化遗产的首义文化;蕴含着深厚传统文化内涵的黄鹤文化;集中体现中华民族传统忠孝精神的木兰文化等等。
武汉市文化产业统计表
项目 机构数(个) 从业人员(人) 2007(年) 2006(年) 2007(年) 2006(年) 艺术业 29 28 2427 2639 图书馆业 17 17 588 604 群众文化业 174 178 713 793 艺术教育业 3 3 554 360 娱乐业 2537 2550 17998 17583 文艺科研 2 2 70 101 文物业 31 28 758 746 其它文化产业 31 25 862 705 总计 2824 2831 23970 23531 资料来源:《武汉市统计信息网》
武汉技术环境
武汉是中国最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大城市前列,拥有包括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69所普通本专科高校,100万在校大学生,成人高校在校大学生近12万。各类科研机构106所,国家实验室1个(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3个,在汉中国科学院与工程院士47名。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十分丰富,武汉大学及其东侧的“武汉·中国光谷”所在地武汉东湖地区是中国较大的智力密集区,在光通讯(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激光(华中科技大学)、微电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