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矿物填充复合材料.doc

发布:2018-06-01约1.58万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矿物填充复合材料 矿物材料性能与结构 矿物材料 1.矿物材料相关概念 1.1矿物材料 以非金属矿物或岩石为原料经过深加工、精加工获得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新材料就是矿物材料。广义的矿物材料还包括一部分由岩石构成或制成的原材料。 矿物指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它们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组成,呈固态者还具有确定的内部结构;它们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范围内稳定,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是每种矿物的基本特征,是决定矿物形态和物理性质以及成因的根本因素,也是矿物分类的依据,矿物的利用也与它们密不可分。矿物的结构与性能决定了其所能拥有的特殊功能与用途,因此,对矿物的结构与性能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岩石是构成地球外壳的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生命体变化成矿物成为生命源具有无机物所有特征。 矿物的形态按晶型分为显晶和隐晶两种。 形状:①粒状:长宽高等长。②板、片状:二向延伸。③柱、针、纤维状:单向延伸。 1.2矿物材料分类 矿物按组成结构分类: ⑴碳酸盐基矿物材料 ⑵硫酸盐基矿物材料 ⑶碳质非金属矿物材料 ⑷层状硅酸盐矿物 ⑸链状硅酸盐矿物 ⑹架状硅酸盐矿物材料 ⑺岛状硅酸盐矿物 ⑻硅藻土基矿物材料 ⑼水镁石基矿物材料 ⑽水铝石基矿物材料 ⑾金红石基矿物材料 ⑿岩石材料 按矿物性能及用途分类: ⑴非金属矿物填料与颜料 ⑵非金属矿物摩擦材料 ⑶非金属矿物密封材料 ⑷保温隔热材料 ⑸电功能材料 ⑹非金属矿物凝胶、流变材料 ⑺非金属矿物吸附、催化、环保材料 ⑻建筑装饰材料、聚合物/粘土纳米复合材料 2.矿物材料的物理性能 2.1颜色 矿物颜色形成原理:①选择吸收模式。②色素离子、晶核缺陷形成“色心”,如萤石。 分类:白色、它色、假色(由物理光学造成)、青色包体、透明矿物解理裂隙(晕色)。 各种矿物的颜色: 白色:方解石(CaCO3)、菱镁矿(MgCO3)、白云石(CaMg(CO3)2);浅蓝:天青石(SrSO4)。 2.2条痕:消除它色,抵消假色。 2.3光泽 平滑面:金属光泽(方铅矿)、半金属光泽(磁铁矿)——条痕深色 金刚石光泽(钻石)、玻璃光泽(石英)——条痕白色或无色 不平滑面(聚集体):油脂光泽、树脂光泽、蜡状光泽、土状光泽、丝绢状、珍珠状光泽。 2.4透明度:矿物透过可见光的程度。 因素:厚度、含有包裹体、表面平滑(0.03mm)。 分类:透明(普通辉石)、半透明(辰砂HgS)、不透明(磁铁矿)。 具有玻璃性质的属于透明;金属→半透明。 2.5断口解理(裂理):外力作用下沿任意方向产生的断面。 形状:贝壳、锯齿、参差、平坦。 断口解理:晶体沿一定的结晶学平面破裂的固有特性。 解理面平行于晶体结构中键力最强的晶面。 分类:极完全解理(云母)、完全解理(方解石)、中等解理(普通辉石)、不完全解理(磷 灰石)、极不完全解理(石英)。 断口裂理:晶体在外力作用下沿一定的结晶学平面破裂的非固有性质。外观与解理相似。 产生原因:含有杂质夹层或双晶。 2.6硬度:抵抗外力作用的机械强度(刻划、压入、研磨)。 分类:莫氏硬度(Hm):十种矿物组成莫氏硬度计(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 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刻划 维式硬度(Hv):显微硬度(单位kg/mm2)。——压入 2.7比重:与同体积水在4℃时重量之比(原子量、紧密程度) 划分等级:轻(<2.5);中(2.5~4);重(>4)。 重晶石(4.6~4.7)、白钨矿(5.8~6.2)、方铅矿(7.4~7.6)、金(14.6~18.3)。 2.8弹性(挠性、脆性、延展性) 延展性:延——拉丝;展——锤片。 2.9磁性 分类:抗磁(石岩);顺磁(黑云母);反铁磁(赤铁矿);铁磁(铁);亚铁磁(磁铁矿)。 铁与亚铁可为永久磁所吸。 2.10发光性:受外来光激发产生可见光(加热摩擦、阴极射线、紫外线、X射线)。 分类:①停止激发则停止发光(荧光);②停止激发则不停止发光(磷光)。 3.矿物材料的结构组成及性能 3.1碳酸盐矿物 组成成分:方解石(CaCO3):CaO∶CO2 =56.03%∶43.97%其中有无色透明的冰洲石。 白云石(CaMg(CO3)2):CaO、MgO、CO2组成。 菱镁矿(MgCO3):MgO、CO2组成。 结构:方解石:层状结构(Ca2+/CO32-/ Ca2+),[CO3]2-以平面三角形的形式存在;sp2杂化。 白云石:三方晶系,Ca、Mg盐交替排列。结构疏松,白色粉体。 菱镁矿:与方解石结构相同,是方解石的异质同相。 性能:方解石:①无色或白色,其莫氏硬度为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