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胸腔闭式引流术课件_图文.ppt

发布:2016-12-14约2.18千字共3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胸腔穿刺术 胸腔穿刺的目的是明确胸腔内有无气体、血液或其他积液,并明确气胸的压力、积液的性状等,抽吸之可减轻对肺脏的压迫,促使肺膨胀。胸腔穿刺术为胸外伤等常用的诊断和治疗手段之一,方法简单可靠。 [适应症] 1.诊断性穿刺 胸部外伤后疑有血气胸,需进一步明确者;胸腔积液性质待定,需穿刺抽取积液作实验室检查者。 2.治疗性穿刺 大量胸腔积液(或积血)影响呼吸、循环功能,且尚不具备条件施行胸腔引流术时,或气胸影响呼吸功能者。脓胸或恶性胸液需胸腔内注入药物者。 [禁忌症] 病情危重,有严重出血倾向,大咯血,穿刺部位有炎症病灶,对麻醉药过敏。 胸腔积液穿刺术 [术前准备] 术前患者应进行胸部x线和超声波检查,确定胸腔内有无积液或积气,了解液体或气体所在部位及量的多少,并标上穿刺记号。 器械与药物准备: * * * * 胸腔闭式引流术 复习胸膜腔有关知识 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 胸腔闭式引流的原理 胸腔闭式引流的装置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位置安放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胸膜腔有关知识 胸膜腔是由脏胸膜与壁胸膜之间形成的封闭腔隙 腔内呈负压,助于肺组织膨胀、维持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增加上下腔静脉的回心血量 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称为气胸(pneumothorax)。 正常胸腔内没有气体,胸腔内出现气体仅在三种情况下发生: ⑴肺泡和胸腔之间形成破口 ⑵胸壁创伤产生与胸腔的交通 ⑶胸腔内有产气的微生物 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 排除胸膜腔内积液 排除胸膜腔内积气 恢复和保持胸膜腔负压,维持纵隔 的正常位置,促使术侧肺迅速膨胀 发现胸膜腔内活动性出血,支气管残端瘘等. 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征] 外伤性血气胸,影响呼吸、循环功能者。 气胸压迫呼吸者(一般单侧气胸肺压缩在50%以上时)。 切开胸膜腔者。 [禁忌证] 结核性脓胸则禁忌。 引流的原理 当胸膜腔内因积液或积气形成高压时,胸膜腔内的液体或气体可排至引流瓶内. 当胸膜腔内恢复负压时,水封瓶内的液体被吸至引流管下端形成负压水柱,阻止空气进入胸膜腔. 引流的装置 胸腔闭式引流管  水封瓶 一个无菌引流瓶,内装无菌蒸馏水或无菌生理盐水;瓶口用带两个圆孔的橡皮塞封柱;长、短两根玻璃管分别插入圆孔;长管应在水面下3-4cm,且保持直立,另一端与病人的胸腔引流管相连,短管作为空气通路 引流管的位置安放 引流气体一般选在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腋中线第3肋间插管 引流液体选在腋中线和腋后线之间的第6—8肋间插管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植入 局部浸润麻醉壁层胸膜后,进针少许,再行胸膜腔穿刺抽吸确诊。 沿肋间做2—3CM的切口,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植入 用2把弯止血钳交替钝性分离胸壁肌层达肋骨上缘,于肋间穿破壁层胸膜进入胸膜腔,此时可有突破感,同时切口有液体或气体溢出。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植入 立即将引流管顺止血钳进入胸膜腔; 侧孔位于胸腔2~3CM. 切口间断缝合1—2针,并结扎固定引流管; 引流管结于水封瓶,各接口处必须严密,以防漏气; 套管针穿刺置管 严格灭菌 妥善固定,管道密封 保持引流通畅 注意观察 发生意外,及时处理 拔管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引流装置保持无菌;保持伤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浸湿及时更换;引流瓶位置低于胸腔60cm~100cm,防止引流液逆流;定时更换引流瓶;严格无菌操作。 妥善固定,管道密封 胸腔闭式引流主要是靠重力引流,水封瓶应置于病人胸部水平下60~100cm,并应放在特殊的架子上,防止被踢倒或抬高。 各衔接处均要求密封 引流管固定 搬运病人前,先用两把止血钳双重夹住引流管,将引流瓶放在病床上以利搬运。搬运后,先把引流瓶放于低于胸腔的位置,再松止血钳。 保持引流通畅 术后病人血压平稳,应取半卧位. 鼓励病人咳嗽及深呼吸运动。 避免引流管受压、折曲、阻塞。尤其病人躺向插管侧,注意不要压迫胸腔引流管。 注意观察 观察玻璃管水柱随呼吸波动的幅度 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量,颜色,性状 发生意外,及时处理 水封瓶破裂或连接部位脱节应立即用血管钳夹闭软质的引流管。用手将其折叠后捏紧,勿使漏气,立即更换新的无菌引流装置。鼓励病人咳嗽和深呼吸,排出胸膜腔内的空气和液体。 引流管脱落应及时用手指捏压伤口,消毒后以无菌敷料封闭,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绝不可擅自将脱出的引流管再插入胸膜腔内,以免造成污染或损伤。 引流管的长度与固定 引流管的长度以能将引流管固定在床缘,且能使它垂直降到引流瓶为宜。过长时易扭曲,还会增大死腔,影响通气。过短时病人翻身或坐起时易牵拉到引流管。固定引流管时,可将引流管两端的床单拉紧形成一凹槽,再用别针固定。 拔管 24小时引流液小于50m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