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陈旻.doc

发布:2018-01-27约3.16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陈旻 涟源市人民医院 湖南涟源 417100 【摘 要】目的:分析及探索骨盆骨折患者施行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科室2013年3月~2016年2月间就诊的患骨盆骨折的60例患者,根据随机双色球分组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参照组包含30例患者,施行钢板内固定方案治疗;手术组包含30例患者,施行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方案治疗。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术后的骨痂形成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与参照组患者相比,手术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明显较高(P<0.05)。与参照组患者相比,手术组患者术后的骨痂形成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较短(P<0.05)。结论:骨盆骨折患者施行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方案进行治疗疗效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骨折的康复,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字】骨盆骨折;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 随着近年来我国交通业与机械工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骨盆骨折患者的发病例数逐渐增加,由于患者的创伤通常比较严重,且易合并四肢骨折及骨盆损伤,病死率及致残率均相对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生命健康。临床经验表明,保守治疗往往无法获得理想的疗效,故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方案治疗骨盆骨折[1~2],但如何选取科学有效的术式已成为广大骨科医师重点关注的问题。本研究收集本科室2013年3月~2016年2月间就诊的患骨盆骨折的30例患者,施行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方案进行治疗,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收集本科室2013年3月~2016年2月间就诊的患骨盆骨折的60例患者,入选标准:(1)60例患者均符合骨盆骨折的相关诊断标准;(2)均经CT检查与X线平扫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3)均无合并严重器官性疾病的患者;(4)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参与本研究。根据随机双色球分组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参照组包含3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最低年龄14岁,最高年龄66岁,平均年龄(35.71plusmn;9.41)岁;致伤原因:车祸致伤者24例,高处坠落致伤者6例;骨折Tile分型:B型患者21例,C型患者9例。手术组包含3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最低年龄15岁,最高年龄69岁,平均年龄(36.29plusmn;10.18)岁;致伤原因:车祸致伤者22例,高处坠落致伤者8例;骨折Tile分型:B型患者19例,C型患者11例。两组患者的以上基线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确诊后均及时处理危重合并伤,且迅速纠正休克,术前常规行影像学检查,针对TileC型患者需行股骨踝上骨牵引,待患者的病情稳定之后方可进行手术。参照组施行前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方案治疗,按照临床常规操作流程进行。手术组则施行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方案进行治疗,给予全麻,仰卧位,给予螺钉经骶髂关节放入,按照入口、出口及侧位透视像明确螺钉导针的进针点。于平卧位下置入髂骨螺钉,按照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明确螺钉导针的进针角度,进针点选取髂前下棘外缘,术中经松质骨探子和髂骨斜位影像明确进针角度及深度。于斜卧位下顺行置入耻骨螺钉,逆行则取平卧位,经影像学透视明确螺钉导针的进入点和角度。于仰卧位下放入耻骨联合螺钉,经耻骨结节上做小切口,以骨盆腔进行复位,经影像学透视明确导针角度和深度。术后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以循序渐进原则进行。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的骨折愈合情况(骨痂形成及骨折愈合时间),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疗效评估 按照Matta标准[3~4]进行评估:①优:X线显示骨盆分离移位<5mm;②良:X线显示骨盆分离移位范围5mm~10mm;③可:X线显示骨盆分离移位11mm~20mm;④差:X线显示骨盆分离移位>20mm。 1.5统计学方法 详细收集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在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记录及分析,研究中的计数资料经x2检验法分析,研究中的计量资料经t检验法对分析,(P<0.05)代表数据间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与参照组患者相比,手术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明显较高(P<0.05),从下表1可见: 1.2两组患者术后的骨折愈合情况对比 与参照组患者相比,手术组患者术后的骨痂形成及骨折愈合时间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