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数字化地形图更新的测绘技术探析.doc

发布:2023-08-07约9.79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数字化地形图更新的测绘技术探析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2 文1:数字化地形图更新的测绘技术探析 2 1.工程概况 2 2.现有基础条件和技术要求 3 2.1已有资料情况 3 2.2测绘要求 3 3.数字化地形图的测绘技术 4 3.1设备配置 4 3.2测绘思路 4 3.2.1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 4 3.2.2数字化成图的内业处理 5 3.2.3地形图数据编辑与数据接边 5 3.3数学的精度检查 6 3.4数字化绘图 6 结论 6 文2:常州市数字化地形图地籍图测绘与基础地理信 7 一、引言 7 二、问题分析 7 2、生产模式并行、成果形式单一 8 3、数据更新不力、现势性差 8 4、管理手段落后、数据安全性难以保证 8 5、分析手段单一、信息利用率低 8 6、难以深层次利用、社会化服务程度较低 8 7、目前勘测管理工作与国家要求的“五统一”原则有距离 9 三、总体目标 9 2、建立数据分层 9 3、制定影像图生产 9 4、建立开放 10 5、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更新机制。四、实施过程 10 2、航空摄影、航摄底片扫描及监理阶段 10 3、数据生产阶段 10 4、数据建库阶段 11 5、动态更新阶段 11 6、系统应用阶段 管理系统应用是基础空间数据建设社会 11 五、主要特点 数据共享,一次采集数据,地形、地籍共同利用。 11 六、结语 12 原创性声明(模板) 13 正文 数字化地形图更新的测绘技术探析 文1:数字化地形图更新的测绘技术探析 基础测绘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是开展城市规划、基础建设的基础,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国家不动产统一登记政策的实施和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广,要求基础地理信息更新及时、准确。而基础测绘大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作为基础地理信息的内容必须及时更新,以保证成果的现势性,提高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1.工程概况 某经济开发区下辖3个街道,总规划控制面积200多平方千米,原有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基本上是2004~2014年分阶段完成的,许多已很难反映实际的自然地理现状,不能满足新时期开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结合城乡规划建设等其他相关部门的实际需求,对新修市政工程、2004年后新建的住宅小区等总面积约30平方千米的区域进行1∶500数字化地形更新测量,更新区域面积约28.5平方千米,留1.5平方千米作为道路两侧修补测扩充范围,也可以作为应急测绘备用。测绘工作的内容包括项目范围内一级控制测量、全野外数字测图等基础工作,通过数字化地形图的更新测绘,协调好本地区各部门对基础测绘成果的应用和共享关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区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更好地推动本区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基本保障。地形图测量时,地物点及高程注记点的平面及高程精度应按照规定,数据更新应利用图根点或固定点,当局部地区地物变动不大时,在满足地物点平面位置精度表的指标要求时,可利用原有位置准确的地物点进行修测或设站采集。修测后的地物点与原有地物的间距中误差应满足项目要求,修测后的地物不应再作为修测新地物的依据。地物较大、补测新建的楼群或独立的高大建筑、修测丘陵地、山地或高山地的地貌,应布设图根点。 2.现有基础条件和技术要求 2.1已有资料情况 2004年全区范围布设首级控制网GPS-E级点106个,三等水准点24个,进行了四等水准联测的GPS四等点39个,可作为本项目平面控制与高程控制的起算依据。在已测量1∶500数字化地形图的区域布设有一级点、二级点及图根埋石点等各等级控制点(1980西安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同时建立了与原有测绘系统坐标转换的统一参数和系统,可以准确、快捷地进行不同坐标系统的成果转换。2004年至2014年不同年度施测的不同区域的1∶500基础测绘项目地形图,精度良好,且已全部入库,其中要进行1∶500数字化地形更新测量的片区均有1∶500数字化地形图,可以作为基础测绘(1∶500数字化地形图)更新测绘的工作基础图件。 2.2测绘要求 地形图测量时,地物点及高程注记点的平面及高程精度应按照规定,数据更新应利用图根点或固定点,当局部地区地物变动不大时,在满足地物点平面位置精度表的指标要求时,可利用原有位置准确的地物点进行修测或设站采集。修测后的地物点与原有地物的间距中误差应满足项目要求,修测后的地物不应再作为修测新地物的依据。地物较大、补测新建的楼群或独立的高大建筑、修测丘陵地、山地或高山地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