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120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6
***镇
1:20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
技 术 设 计 书
单位名称
二○○八年七月十二日
PAGE
*镇
1:20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
技 术 设 计 书
编写者:
审核者:
单位名称
二○○八年七月十二日
5. 控制测量
5.1. GPS控制测量
5.1.1 选点与埋石
基础控制采用布设E级GPS网为基础控制。各相临E级GPS控制点应保证通视,困难地段应保证有一个通视方向,邻点间距离一般控制在400-500米之间,
E级GPS控制点应选在交通便利、视野开阔、不影响耕种、便于长期保存及方便测图和发展图根点的位置,点位周围一般不应有高度角大于15°的成片障碍物(如树木、建筑物等);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400米以上,离开110千伏以上的高压线150米以上,离开35千伏高压线100米以上,离开10千伏高压线50米以上。
E级GPS控制点编号采用自北向南、自西向东顺序编号,具体编号方法为E001、E002、…。
控制点点位一般尽量选在有铺装路面的道路上、或不易移动的固定基石上,选在道路铺面上时,可以用直径不小于12cm、长度不小于15cm顶端带有“十”字标志的特制钢钉。选在坚固的基石上时刻设标志:表面上刻记 □,尺寸为外框10cm×10cm;中心刻“+”字各为5cm长,“+”刻槽宽度不超过1mm,深度不少于1mm。
GPS点都要求绘制点之记。点之记的栓距一般应有三个方向,距离在50米以内的应量取至0.01米;大于50米时,量至0.1米;无固定地物时,可只绘略图,不量栓距。点位说明栏内应注意说明该点座落在市(县)、乡、村的名称及大体位置。在实地标注栓距和点号时,应书写正规。
5.1.2 GPS测量的观测要求及数据处理
GPS测量施测前GPS接收机要进行一般检视和通电检验。
GPS控制点的精度应不低于E级GPS点的精度,要求平差后最弱点点位中误差应小于±5cm,最弱相邻点点位相对中误差小于±3cm,GPS相邻点间弦长精度应满足下式:
σ≤
式中:d为边长,不足1公里的边按1公里计算。
GPS观测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项目
E级
图根
备注
卫星高度角(°)
≥15
几何强度因子(PDOP)
≤6
采样间隔(s)
≥15
重复测量的最少基线数(%)
≥5
时段长度(min)
≥45
≥30
E级GPS控制网应整体平差。
E级GPS控制网采用测区中央一点的WGS-84坐标转换为1980西安坐标为起算数据的方法平差计算(有条件或业主特殊要求时联测国家等级控制网)。
平差成果提供以任意一点假定高程为起算数据的GPS拟和高程(有条件或业主特殊要求时联测国家等级控制网)。
6 地形图测绘
6.1 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控制测量可采用图根光电测距导线和图根光电测距三角高程导线一并测量、静态GPS测量(观测时间不低于30分钟)、RTK测量的方式。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0.2米,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0.1米。
图根点编号由组号和序号组成,并冠以“T”,如“T2005”表示第2组第5个点。
因地形限制导线无法闭合时,可布设不多于3条边、长度不超过1.5km、最大边长不超过500m的支导线,但高差要进行往返测。
图根导线采用近似平差,边长和坐标取至0.001米。高程取至0.01米。
6.2 野外数据采集
地形图测绘采用全站仪或RTK全野外数据采集法成图,外业实地绘制草图,将采集数据传输并展绘到计算机,用人机交互的方式利用南方CASS5.1软件和CAD编辑地形图。地形图上高程注记点应分布均匀,高程注记点间距在40-60米之间
测绘依比例的地物符号时,测标中心应切准地物外轮廓线或拐角打点连线;测绘不依比例尺的地物时,按其定位点或定位线测绘,独立地物符号测绘位置应准确。除说明中规定按真方向表示者外,其它的均垂直于图幅底轮廓线表示,图内右上角标注坐标北方向。
测绘地貌时,应先测注高程,再测等高线。高程值保留小数点后两位。中误差的两倍值为最大允许误差。高程注记点应选在明显的地物点、地形点及一二类方位物上,如水塔、烟囱、桥梁、道路中心、道路交叉点、建筑物墙基脚、土堤、斜坡的上部和坡脚及其它倾斜变换处等。道路、土堤、干沟,图上10-15cm处应测注一个高程点;土堆、坑穴均应测注顶部及坑底高程,当坑穴很大时,可以用符号配合等高线表示。
房屋不允许综合,应逐个测绘。不同层数、不同结构性质、主要房屋和附加房屋都应分割测绘。二层以上房屋注记层数,非“砖”材料的建筑物注建筑材料,房屋绘晕线。
道路、河流、水渠、大堤、垅等线状地物,其宽度在2.0m(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