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层人行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doc

发布:2017-05-25约1.55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层人行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来源:支付结算处  人民银行的固定资产是央行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是人民银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人民银行狠抓内部管理,加强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建立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加强和完善。 一、存在的问题 (一)产权关系不清。大部分基层人行的家属楼出售给职工个人,且已办理了房产证,职工拥有完全产权,至今依然反映在人民银行的固定资产账上,虚增了人民银行固定资产价值,导致固定资产数据失真,且很可能将来在该固定资产的处置上引起法律纠纷。 (二)上下级协调配合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人民银行固定资产集中采购的推广实施,县支行新添置的绝大部分固定资产均由上级行集中采购后,调拨下级行使用,由于种种原因,往往是固定资产已使用一段时间,上级行才能将固定资产调拨单下达到县支行,支行会计、财产管理部门再据此办理入账手续。实物与调拨单的不同步,就人为地造成了支行固定资产账卡、账实在一定的时段内不符。 (三)单位内部管理责任不清。《中国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会计财务部门是固定资产管理的综合部门,财产管理部门是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负责管理本部门的固定资产。但在基层实际工作中,财产管理部门认为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操作复杂,怕出差错,会计财务部门也怕财产管理部门操作错误,核算时发生差错,就大包大揽,既管实物卡片账,又管财务核算,使固定资产核算相互制约性差,易造成管理随意性大的弊端。 (四)固定资产处置权过于集中。当基层行部分固定资产已无法正常使用、需转让或变价处理时,因审批手续繁锁,致使其长期闲置,只有等够使用年限,才做报废处理,造成固定资产的浪费。分行配发的固定资产,符合报废条件时,必须由分行审批才能做报废,使已经不能使用的设备,不能及时作报废处理。 (五)固定资产的更新配置缓慢。基层人行的固定资产老化严重,设施陈旧。如县级支行计算机设备,30%已不能满足业务的运行。部分已报废的电子设备,仍然在超期使用,设备性能差,工作效率低。 二、对策与建议 (一)创新管理体制,完善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一是要改革产权归属,使固定资产的使用权、管理权、处置权相一致,实现责、权、利相结合,树立各级人行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达到力行节约勤俭办行的目的。 (二)建立适合人民银行实际、符合市场规范要求的阳光采购管理办法。严格规范固定资产采购行为,根据本地业务发展的需要,测算合理的固定资产配置结构水平,做好采购计划安排。合理安排固定资产和维护保养,有计划地开展固定资产更新。 (三)严肃固定资产管理纪律,规范管理。首先要坚持账实分管,纠正会计财务部门既管账又管实物的错误做法。其次,财产管理部门与会计财务部门要相互监督,各司其职,定期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确保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准确无误。 (四)明确产权关系。为真实完整反映基层人行固定资产状况,明晰产权、核实家底,上级行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统一解决辖内人行房产类固定资产原值与实物不符的问题,正确反映人民银行固定资产原值,为上级行决策提供真实、准确的依据。 (五)进一步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一是加强固定资产的调拨管理,协调会计财务、财产管理及其他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做到调拨下级行的固定资产“一单一物”、“有物必有单 ”。避免因此而造成下级行固定资产账、卡、物不符的情况。二是搞好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根据固定资产卡片上的记录,按照使用部门、责任人,一一进行盘点,对清理出来的待报废固定资产,按程序及时做出报废处理。以真实反映支行固定资产状态,保证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中国人民银行汉川市支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