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政治生活第七课复习学案.doc

发布:2016-12-26约6.13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即墨市市北中学导学案 学科: 政治 级部:高一 编写:王 审核 刁,纪 时间 2012 编号: 课 题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看清目标预习,才能有方向噢!)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4)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6)我国的宗教政策 高考考点 (1)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我国的宗教政策 考情预测 (1)从命题形式来看,对本课内容的考查主要是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的角度主要有民族关系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正确认识宗教及其宗教活动等。 (2) 运用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原则、宗教政策等内容,分析建国六十多年来和“十一五”期间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原因及意义。 (3)结合重大时政热点和具体事例,分析加强民族团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课前预习】——认真读书,尝试自学,相信我能行! 一、知识梳理:考点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是定居在中国土地上所有民族的总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2)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现状 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形成了 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②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 、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而且难以在短期内消除。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含义:各民族只有 和 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都平等的享有 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的履行应尽的义务。 (2)民族团结。①含义:指在民族平等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 、友好往来、互相合作、 ,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②意义: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 的重要标志之一, 是 的前提,是 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各民族共同繁荣。①含义: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 、共同富裕、 。 ②重要性:是由 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4)三项原则的关系 它们互相联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 。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 。 难点突破:如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1)坚持和完善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2)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为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法律保障。 (4)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5)坚决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考点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及意义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及内容(是什么) (1)含义:在国家 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 ,行使 的制度。 (2)内容 ①自治地方:分为 、自治州、 三级。 ②自治机关:指自治地方的 和 。 ③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内容。 3.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为什么) (1)必要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是由我国的 和 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 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