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入渗补给浅层地下水过程探讨.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年第6期 水文与水资源
降雨人港补给浅层地下水
过程拣讨
口宾予莲(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
口齐登红(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摘要:文章总结了降雨入渗补给的模式,通过分析活塞式降雨入渗、降雨入渗补给的滞后和延迟、降雨入渗优先补给等,研
究了土壤不同岩性,不同埋深、不同降雨时段与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的降雨入渗补给过程。
关键词: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补给过程
一、降雨入渗补给概念 大,毛细负压与重力共同使水下渗,此时包气带的人渗能力很
通常将降雨从地表进入土壤,通过土壤进入地下水的过程 强。但入渗补给地下水的量不一定很大。经过几次降雨后,土壤
称为降雨入渗补给。降雨从地表进入土壤的水量称为降雨入渗 中的湿峰面未达到地下水面,就被蒸发掉或引起土壤含水量增
量。降雨从地表渗入土壤非饱和带,又从非饱和带渗入饱和带 加,并未对地下水形成人渗补给。随着降雨强度和频率的增加,
或潜水含水层的那部分水量,称为降雨对浅层地下水的入渗补 试筒土壤中含水量增加,湿峰面推进到地下一定深度,相对于
给量,简称降雨入渗补给量,其过程称为降雨入渗补给过程。 重力水力梯度而言,毛细水力梯度逐渐变小,人渗速率逐渐趋
二、降雨入渗过程 于某一定值。当土壤中含水量超过田l’白】持水度时,降雨入渗量
降雨入渗过程一般可用图1来表示。图中abe线为干土降迅速增加,形成一个入渗高峰。之后逐渐变小。砂性土在雨季每
雨条件下入渗率随时间变化过程线。降雨入渗补给的强度主要 次这样的降雨过程,都会形成一个入渗补给过程。
取决于降雨强度和土壤渗吸强度。当降雨强度较小或土壤渗吸
性能较强,且降雨强度小于土壤渗吸强度时,则入渗水强度主
要取决于降雨强度,雨水将全部渗入地下。入渗率如图中a1)段
所示,此时降雨强度基本保持不变,土壤表层含水率随入渗时 2R
褥
间的延续而逐渐提高,直至达到某一稳定值。这一阶段的入渗 篓
强度等于降雨强度,为自由入渗阶段,人渗率为R。当降雨强度 K
超过了土壤的渗吸速度,入渗强度将取决于土壤的渗吸强度,
这样就会形成地表积水或地表径流(入渗率如图1中的bc 卜—洪水控制—卜—土壤入渗能力控制一
段)。这一阶段为压力入渗阶段。两个阶段的交点(图中1的b
点)即为积水点(时间为tp)。渗入地下的水量一部分储存在地 图1降雨入渗过程图
下水面以上土层的土壤孔隙中。超过田间土壤持水率部分的水 三、活塞式降雨入渗过程
量才渗入补给地下水,这部分水量为地下水入渗补给量。 目前认为降雨人渗方式有2种,活塞式和捷径式(优先
下面以亚砂土夹薄层亚粘土降雨入渗试验为例,说明年度 流)。活塞式入渗补给过程,属于入渗湿润峰面推进补给型。由
降雨入渗补给过程。在降雨初期,由于土壤干燥,毛细负压很 于形成人渗湿润峰的降雨强度、降雨频率、降雨持续时间、雨前
土壤含水率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峰面下移的速度有所差异,入
作者简介:宾予莲(1966一),女,工程师,任职河南省水文 渗过程也不一样。
水资源局总1-E,主要从事水文科研及管理。 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明显反映了降雨入渗补给模式。在长时
《40、》
万方数据
水文与水资源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年第8期
间没有降雨的情况下,由于土面蒸发,试筒上部的含水量已低 量越小,入渗补给滞后时间越长;反之人渗补给滞后时间越短。
于残留含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