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张衡传翻译.doc

发布:2017-03-25约2.31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张衡传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于是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他)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他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后来迁升为太史令。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8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责怪它这次没有应验。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宦官害怕张衡说出他们,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于是没对皇帝说实话。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于是项羽跨上战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随,当晚从南面突出重围,纵马奔逃。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但是今天却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啊。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命令四队骑兵一起向下冲击,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这时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负责追击项羽,项羽瞪眼对他大喝,赤泉侯杨喜连人带马惊慌失措,倒退了好几里。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江东虽小,也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的了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夫晋,何厌之有? 晋国,怎么会满足呢?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假如没有那个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于是项羽跨上战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随,当晚从南面突出重围,纵马奔逃。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但是今天却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啊。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