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公开课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中化学教案 化学平衡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的
1.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涵义,明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比较和判断化学平衡状态。
2.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涵义,掌握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3.明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范围和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目的
4.培养学生反思审题、反思对比、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5.培养学生维度转化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6.体会化学原理中的哲学思想,并用以指导学习实践和生活实践。
教学重点
1.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与判断。
2.理解平衡移动原理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浓度、压强和温度等)。
教学难点
1.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准确理解。
2.对化学平衡移动的综合应用。
教学方法
对比反思的方法、归纳概括的方法、激励法等。
教学设备
Microsoft Powerpoint。
教学过程
[引入]今天我们复习化学平衡,考试大纲对这部分内容要求如下:
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理解化学平衡的涵义及其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涵义。掌握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过渡]讨论判断化学平衡状态标志
[学生讨论]
浓度、压强(化学计量数)、颜色、
速率、
密度(恒容、恒压)、相对分子质量(化学计量数)
[过渡] 具体到习题中,如何落实这一内容呢?一起分享习题,请思考:
[多媒体演示]
(2003上海化学11)
可逆反应N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3(正(N2(=(正(H2( B( (正(N2(=(逆(NH3(
C( 2(正(H2(=3(逆(NH3( D( (正(N2(=3(逆(H2(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气体和2 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
X(g)+2Y(g)2Z(g)
其中X,Y为无色气体,Z为有色气体。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
A. 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 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C.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随时间变化
D.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
[总结]
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动” 动态平衡
“等” (正=( 逆 ≠0 ← (消耗(B(=( 生成(B(
这是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原因。
“定” c、n、m、V、ω、φ以及物质的量分数不变。
“定”是“等”的必然结果!
“等”“定”结合,二者相辅相承,成为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主要标志。
[过渡] 外界条件改变时,会引起反应速率的改变,从而可能导致化学平衡移动。下面我们复习化学平衡移动。
[多媒体演示]
在恒温时,一固定容积的容器内发生如下反应:
2NO2(g) N2O4(g)
达到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的NO2(g),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时相比,NO2的浓度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无法判断
变式一:
(2003辽宁大综合28)
恒温恒压下,在容积可变的器皿中,反应
2NO2(g(N2O4(g(
达到平衡后,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NO2,又达到平衡时,N2O4的体积分数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小 D( 无法判断
变式二:
(2004广东化学5)
在恒温时,一固定容积的容器内发生如下反应:
2NO2(g) N2O4(g)
达到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的NO2(g),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时相比,NO2的体积分数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无法判断
[学生讨论]
φ(N2O4)如何变化?
NO2(g)的物质的量分数如何变化?
[总结]由此来看,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是明确的,是指浓度、压强和温度。而此处的浓度是指物质的量浓度,不能泛化为物质的量分数,体积分数等。否则,会得出与勒夏特列原理矛盾的结论。
[过渡]我们一起继续分享例题,请思考:
(2003全理理综11)
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
2A(g(+B(g(2C(g(
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 mol、2 mol和4 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A( 均减半 B( 均加倍
C( 均增加1 mol D( 均减少1 mol
变式一:
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
2A(g(+B(g( 2C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