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改写古诗词静夜思.doc

发布:2016-08-24约字共5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改写古诗词静夜思 怎样将古诗改写成散文 ? 改写古诗,要做到“三要” ? 1、要把握古诗的原意 ? 2、要理解古诗的意境 ? 3、要展开合理的想象 ? 4、加入情节,注重描写 ? 改写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 1)不要纯粹翻译诗句。 ? (2)改写的内容不能脱离古诗词原来的意境。 ? (3)在符合古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可适当地进行想象、创新。 ? (4)行文过程中适当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等,可令改写的文字更加生动。 ? (5)描写人物可适当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 (6)补充背景材料。在改写一些古诗时,还可以根据诗的内容特点和自己的理解情况,适当地补充季节特征、天气状况、地理环境、人物身份、事情起因等方面的背景材料。这样一来,就能进一步使改写的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改写方法】 1、解诗意 a、什么时间或季节? b、谁干什么? c、人物的心情如何?(表达了什么主题?) 2、围绕主题,根据主要材料重新组材构思。 4、以诗词曲为蓝本再创作。 改写,可以改变体裁,如把诗歌改写为记叙文;可以改变人称,如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可以改变结构,如把倒叙改为顺序等。 《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注释】曲项:弯曲的脖子。 拨清波:划水。 【解说】鹅呀鹅,弯着脖子向天欢叫。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诗中白鹅游水时的形象和悠然... 一天早上,骆宾王在花园里散步。他走到池塘旁边的小亭子里想休息一会儿,忽然看见大白鹅正在水中嬉戏、游玩,在荷花的映衬下美丽极了。小金鱼全围着它们游来游去,仿佛在和两只大白鹅说:“我们做个朋友吧!”骆宾王看得入了迷。 两只大白鹅弯着长长的脖子,好像在对着天空歌唱,连王骆宾也想唱一首歌了。 这两只大白鹅,毛色白亮,在碧绿的湖水映衬下显得格外好看。红色的掌蹼在阳光的照耀下是那么鲜艳、那么红亮,湖水也被照得闪闪发光。王骆宾双水托腮,站在亭子的围栏旁边,心想:大白鹅可真漂亮呀,羽毛白而净,脖子细而长,掌蹼红而艳。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秋节的夜晚 李白长大了,他离开家乡,独自去外面求学。今天是中秋节的晚上,他坐在桌子的旁边,看着窗外圆圆的月亮,非常得明亮。月光透过窗户照到床前,好像洒了一层秋霜。在传统中秋的晚上,家人们在一起吃圆圆的月饼,代表大家团团圆圆。李白想:“如果今天我在家里,现在应该和亲人一起赏着月,吃着月饼,那是多么幸福啊!”这时,他想起了一句古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窗外传来阵阵昆虫的鸣叫声,而且李白觉得今天叫得格外响亮,是不是它们今天也过中秋啊! 他抬起头,看着天上的月亮,好像月亮就是母亲慈祥的脸一样。他想起了母亲的叮咛。夜深了,月亮好像更圆更亮了。李白躺在床上,心中念着一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渐渐地进入了梦乡,在梦里,他回到了美丽的家乡?? 古诗改编 悯农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天,小明正在桌前吃午饭,妈妈端来一碗米饭,小明便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他一不小心把米饭洒了满桌子都是。妈妈看到后,让小明捡起来。可小明却把脖子一歪,不屑一顾地说:“几个破米粒,又不值钱,我才不捡呢!” 这时,妈妈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从前,在炎炎烈日下一位老爷爷挥舞着锄头在种地,他的汗珠滴滴答答地往下掉。他的家人劝他休息,他也不听。老爷爷说:“只有辛勤的汗水才能换来丰硕的果实。”老爷爷越发卖力地挥舞着锄头,他仿佛看到了自己落在地里的汗水都变成了白花花的大米。这些大米就是被你洒在桌上浪费掉的。农民伯伯要是看到了,会多么伤心啊!” 听到这里,小明惭愧的低下了头,悄悄地把掉在桌上的米粒放进了嘴里,这几粒米格外的香甜。通过这个故事小明学会了尊重别人的劳动。 篇二:古诗词之静夜思原文赏析 古诗词之静夜思原文赏析 山头庄小学四年级:郜秀萍 古今中外的文学家用丰富的词汇、审美的语感、神奇的表现手法塑造了无数不朽表现人丰富精神世界的艺术形象。每个小朋友必须积累语言文字知识来塑造自己,我们来看一下这篇小学一年级古诗词之静夜思原文赏析吧!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举:抬。 夜思:一作“静夜思”。郭茂倩(qian欠)把它编入《乐府集·新乐府辞》,并说:“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 明月光:明亮的月光。 举头:抬头。望明月:一作“望山月”。晋《清商曲辞·子夜四时歌·秋歌》:“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低头:形容沉思的神态。思:思念。 译文:皎洁的 月光洒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