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五章 地震波的激发和震源机制1.pdf

发布:2017-09-23约1.1万字共6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地震学原理与应用 第五章 地震波的激发和震源机制 天然地震造成灾害,引起人类对它的研究。地震是如何发生 的。如何才能预报地震,自然是注意的中心。 但是,地震学的发展表明:在前期却侧重于地震波传播的研 究。这是因为: (由需要和可能决定的) (1)生产上需要资源,找矿,……,对国民经济的意义既直接,又 重大。 (2)从学术上讲,震源激发波动比波动在地球中的传播更难入手。 ①要了解地球的构造,只要了解波的运动学特征已可解决相对 部分的问题。而这些特征也不容易因为仪器特性而失真。而 源的研究需要用到波动的动力学特征。这些信息要求对仪器 作精确的参数测定和严格的响应计算,要求高多了。 2013-5-20 《地震学原理与应用》第五章 2 ②台站接收到的信息包括介质和震源两部分。要从中了解(提取) 有关震源的信息,必需消除(扣除)传播的影响,这是先决条件。 因此,先发展传播理论是顺理成章的过程。 ③从物理学理论来看(地震学是一门应用物理学) ,波动理论在物 理学中发展较早。而有关材料破裂的理论发展较晚。 1921年 Grifith,脆体破裂理论; 60年代频频发生在人口较为稠密地区的地震; 断裂力学的发展:桥梁、轮船、飞机、建筑、火箭事故等 的追(探)究。 2013-5-20 《地震学原理与应用》第五章 3 一、地震断层和震源区的应力状态 1.地震的直接成因:弹性回跳假说 (Elastic Rebound Hypothesis) 2013-5-20 《地震学原理与应用》第五章 4 2013-5-20 《地震学原理与应用》第五章 5 2013-5-20 《地震学原理与应用》第五章 6 2013-5-20 《地震学原理与应用》第五章 7 2013-5-20 《地震学原理与应用》第五章 8 2013-5-20 《地震学原理与应用》第五章 9 Reid (美,1910) 根据1906年San Francisco大震前后的三角测量提出: 2013-5-20 《地震学原理与应用》第五章 10 2.断层面解 Byerly 的 时有报导的观测事实(初动规律),Byerly (1926)有意划分 (1) 直观联想,概念实现飞跃!初动四象限分布→断层面 直观联想 呼吁发展:1)理论推导;2)发展作图法,……1957年论证 (2) 初动象限分布 1)原始信息和符号: 断层面 Fault-plane 辅助面 Auxiliary-plane P初动垂直向分量方向: 向上为 + 向下为 - 离源的 Anaseismic 向源的 Kataseismic 压缩的 Compression 膨胀的 Dilatation 2013-5-20 《地震学原理与应用》第五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