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殡葬伦理思想.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輔仁宗教研究》第十八期(2009 年春)149-182 頁
先秦儒家殯葬倫理思想
李日斌
國立空中大學生活科學系講師
提要
儒家的倫理思想源遠流長,二千多年來影響中國傳統的禮教文化,以家庭為基
礎的倫理思想展開至社會秩序及國家政治,形成「家國同構」的倫理體制,為中國
思想史上的重要主軸。儒家以「孝」為核心,奠基其殯葬倫理的核心思想,並以「禮」
為其綿密網絡,構築殯葬禮儀的儀節制度和道德規範,使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對於殯
葬禮儀的生死大事,抱持著敬畏與重視的態度,以傳統倫理思想為準則,不敢稍有
怠忽。
先秦儒家思想是以孔、孟、荀為主要代表,殯葬禮儀以儒家的倫理思想奉為圭
臬,架構整體殯葬禮儀的家庭及社會的行為規範。首先藉由經典詮釋先秦的儒家殯
葬倫理思想的架構及概略說明殯葬禮儀的內容,經由演繹的方式對於先秦儒家在殯
葬倫理思想上作進一步的分析與探討,歸納並確立先秦儒家對於殯葬倫理的思想架
構,並探究先秦儒家殯葬倫理的意義。
關鍵字:先秦、儒家、孝、禮、殯葬倫理、殯葬禮儀
150/《輔仁宗教研究》第十八期(2009 年春)
一、前言
從遠古至今,在人類社會中殯葬行為是一個重要的禮儀活動,其內容及方式原
本就極為豐富且多樣,並隨著時代的發展作適度的調整與更新1 ,人生哲學最核心的
議題就是所謂的「終極關懷」,亦即關係著人生理想的建立、生命意義的安頓等問
題。從生命教育的角度來看,殯葬禮儀不僅是生死觀念的具現,也是「慎終追遠」
的仁孝倫理的極致展現。
傳統殯葬禮儀在倫理的本位上,通過喪禮儀式的活動,經世代的傳遞經驗、知
識與信仰,積累出精緻文明的殯葬文化。先秦儒家汲取周文明的禮制,在人倫基礎
上構築詳細的殯葬禮儀,透過文字鉅細靡遺的將殯葬禮制文化傳承於後世。儒家的
喪葬禮儀所呈現的是高度文化如詩般的「藝術」,2不僅可由此窺知中國禮儀文化的
瑰麗,更能瞭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國傳統殯葬禮儀所呈現的文化藝術包含了
殯葬禮節之儀、喪服之制、墓葬之造,更蘊涵「天人合一」宗教哲學的人文思維,
在嚴密完備的禮制之下,以固有的規律向前發展,形成精緻禮儀的殯葬文化系統。
殯葬倫理所指的是殯葬活動的主體在進行殯葬行為中所確立和遵守的倫理觀
念、倫理行為和倫理規範等。殯葬倫理學屬於殯葬行為的規範倫理學,規範倫理學
是研究人類行為應有的道德限制,可作為人類生活中的行為指引3 ,亦屬於應用倫理
學的範疇4 。殯葬行為的範圍包含臨終、殮、殯、奠、葬、祭禮等,並包括期間相關
的宗教儀式、喪葬文書及社群活動等一切行為之殯葬倫理,因此可將殯葬倫理定義
為「殯葬行為中的道德規範」。
本文旨在探討先秦儒家孔、孟、荀對於殯葬倫理思想的闡述,及對殯葬禮儀的
規範,究竟為何得以深遠影響後世數千年的殯葬行為?《韓非子?顯學篇》曰:「世
1 鄭志明,〈台灣殯葬學術教育的現況與省思〉,《宗教的生命關懷》,(台北:大元書局,2006 ),
頁 321 。
2 馮友蘭,〈儒家對於婚喪祭禮之理論〉,《燕京學報》,1928 ,第三期,頁347 。
馮友蘭云:「儒家所宣傳之喪禮、祭禮,是詩與藝術,而非宗教。儒家對待死者的態度,是
詩的、藝術的,而非宗教的。」
3 林火旺,《倫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 ),頁19 。
4 鈕則誠,《殯葬學概論》,(台北:威仕曼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 ),頁143 。
先秦儒家殯葬倫理思想/151
5
之顯學,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孔子為儒家之首,儒
家「三綱五常」的倫理思想體制,一直是中國社會道德行為的準則,也是國家政治
理念的主幹。
儒家以孔子思想為宗師,孟子、荀子承載仲尼思想各有發展及表述,儒家倫理
思想以「孝」為基礎,以「仁」為中心做開展,延伸至所發展的倫理德目,以「禮」
作為道德的行為表現,成就完整的儒家道德哲學。儒家的殯葬倫理思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