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疾病护理常规.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呼吸内科护理常规目录
一般护理常规
支气管哮喘护理常规
咯血护理常规
支气管扩张的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常规
六、急性肺水肿护理常规
呼吸内科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常规
1、新病人进入病房后,应及时接待安置床位,介绍入院须知,交待生活用物。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重症例外)。
2、侧体温,脉搏,呼吸每日4次,连续3天,以后改为每日2次,发热病人每4小时1次。
3、新病人入院后,24小时内留验大小便常规标本。
4、病人原则均应卧床休息,实行分级护理和危重病人计划护理,准确给药,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治疗效果。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5、按医嘱给予饮食,轻病人进食自理,危重病人喂饭或鼻饲。
6、做好清洁卫生处理及晨,晚间护理。
7、经常巡视病房,关心病人,做好心理护理,向病人进行卫生宣教,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避免各种不良刺激。
8、对长期卧床,消瘦,脱水,营养不良,昏迷的病人,应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发生褥疮。
9、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书面交班和床头交班相结合,交班报告内容力求准确,简明扼要,字迹工整。
二、支气管哮喘护理常规
【疾病知识】
支气管哮喘是因过敏原或非过敏因素引起的一种以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哮喘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本病特点是反复发作,暂时性、带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或更长,经休息或治疗呢后可缓解。
【护理常规】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避免接触过敏源,如花粉,粉尘,皮毛,牛奶,鱼虾,油漆等,并劝其戒烟。
3、密切观察发作前的先兆症状,如出现喉部发痒,打喷嚏,流涕,胸部闷胀,干咳,呼吸不畅,精神紧张等,立即通知医师并协助处理。
4、哮喘发作时取半卧位或坐位。出汗多时,应注意补充水分,帮助病人擦干汗液,更换衣服,防止受凉。
5、对有紫绀或呼吸困难者,根据病情给予氧气吸入,对痰多而粘稠以致呼吸不畅者,给雾化吸入,湿化呼吸道,稀释痰液,以利于痰的排出。静脉输液给药时,应严格控制滴速,以免加重心脏负荷,注意用药后有无不良反应,如心悸,心动过速等。
6、对异常烦躁者,可遵医嘱给予小量镇静剂,禁止吗啡和大剂量镇静剂,以免呼吸抑制。
7、发作时不进食,发作缓解后及时补充营养丰富清淡和高维生素饮食以补足水分,避免进食可能诱发哮喘的食物如鱼,虾,蛋等。
8、进行疾病保健指导,如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三、咯血护理常规
【疾病知识】
咯血是指喉及其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出血经口咳出。大多数是由于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所致。少量咯血(100ml/d),中等量咯血(100-500ml/d),大量咯血(500ml/d,或一次300ml)
【护理常规】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小量咯血者,适当休息,大量咯血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也可取侧卧位,避免窒息。
3、大咯血是禁食,咯血停止后给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忌喝浓茶,咖啡等刺激性强的饮料。
4、备好急救物品,如吸引器,氧气,气管切开包,气管插管,大号鼻导管,喉镜,止血药,呼吸兴奋剂,升压药等。
5、胸部放置冰袋或沙袋。
6、注意观察有无再咯血征象,如出现胸闷,烦躁,紧张,出冷汗等症状或突然坐起,紫绀,应立即通知医师,如出现再咯血,要使病人侧卧,取头低脚高位,轻拍背部,协助将血咯出。无效时,可直接用鼻导管抽吸,必要时行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
7、记录咯血量及24小时尿量。观察血压,脉搏,心律,呼吸的变化,严重咯血者,每半小时~1小时测锚泊,血压1次并记录。禁用吗啡,杜冷丁,以免抑制呼吸。
8、病人躁动不安,需加防护措施,必要时,专人护理。
9、咯血病人多恐惧慌张,应加强心理护理,给予精神上得安慰与鼓励,安定情绪,配合治疗。
四、支气管扩张的护理
【疾病知识】
支气管扩张是指直径大于2mm的支气管由于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引起的慢性异常扩张。临床特点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性痰和(或)反复咯血。
【护理常规】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度18~20℃,湿度以50~60%为宜,防止灰尘和烟雾刺激。
3、发热和咯血病人应觉得卧床休息,给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或半流质饮食。
4、指导病人体位引流排痰。使病变部位处于高位,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间歇深呼吸后用力咳痰,同时轻拍背部,可提高引流效果,每次15~20分钟,每日2~4次。
5、观察咳嗽特征及痰的颜色,性状,气味和量。记录痰量。按医嘱留痰送检,留集全日痰量静置观察分层。
6、密切观察病人咯血先兆症状,发现胸闷,心前区灼热感,心慌,头晕,喉部发痒,口有腥味或痰中带血,应立即通知医师处理,防止大咯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