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菜椒秋冬季的高产栽培管理技术.doc

发布:2017-06-11约1.6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菜椒秋冬季的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茂南区是较出名的冬种北运菜生产基地。尤其是秋冬季的菜椒种植面积较大,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是种植高峰期,以后菜椒的种植面积逐年下降,且病虫害发生严重,造成减产减收。其主要原因是栽培管理不善加上重复地种植,未能做到有效的水旱轮作等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提高菜椒秋冬季的种植产量,应做好以下几点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一、选用高产抗病优良品种,培育无病健壮苗 1.选用优良品种甜椒以中椒5号、中椒11号,尖椒以茂选4号、辣优3号等品种。 2适时播种,秋椒宜在“立秋”至“处暑”期间播种,冬椒应在“白露”至“秋分”期间播种为好。 3.育苗盘育苗。在整平的畦面上铺上塑料育苗盘(育苗盘一般每盘100孔),再把肥坭粉放入育苗盘,以苗盘的孔基本满为止。种子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后,再点播到苗盘,每孔放1粒种子,播后盖薄泥粉、禾草碎,以后每天淋两次水。二片真叶前遇大雨要用薄膜覆盖,避免大雨冲毁,雨后揭开薄膜,以后可每隔4天喷一次1%复合肥水。移苗前三天每天淋水一次炼苗。移栽前先淋透水,整盘移至本田随起苗随栽种。苗龄25—30天。 二、选地整地、重施基肥 1.选地要选择无工业“三废”污染的区域。土层松软保水保肥能力较强、排灌便利的半砂泥田,前作是水稻田的田块为宜。有条件的最好选择隔年种植菜椒或茄科作物的田块。 2.精细整地,重施基肥,整地应采用全田翻耕深耕的方式进行,翻耕亩前施沤腐熟的猪牛粪等有机肥1000公斤,圹坭粉100余担,过磷酸钙100公斤,碳酸氢铵30公斤,作全层施肥,施肥后耙烂耙匀起畦(瘦田盖黑膜前亩施尿素、钾肥各15公斤于畦边)。畦宽1.2米,高0.35米,畦向南北向较好。 三、采用黑色塑料薄膜覆盖栽培及化学除草 1.盖黑膜前亩用丁草胺75克冲水50公斤喷畦边及畦沟,切忌喷畦面。盖膜应顺风沿畦直盖,并横压禾草及膜边压土块。 2.椒要浅种,双行种植,株距一般30—35厘米为宜,冬椒迟种及甜椒可适当稍密。 四、水份管理及追肥,植后立即渗灌扶苗水或随灌水随种植,植后遇无雨天16至20天渗灌开花水,渗灌水以吸透90%为宜,灌水后立即亩施尿素钾肥各20公斤下畦沟。以后肥田叶色浓绿或灌水次数多的每次灌水的施肥量适当减少,每次施肥要氮钾配合,每次灌水后沟不能积水过夜,排沟要常畅通。 五、做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绝对严禁使用剧毒高残留和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各类化学农药,施药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安全间隔期。 1.栽培防治,菜椒田一定要水旱轮作,切忌种重复地或前作是茄科作物。种植重复地的菜椒发病严重。采用薄膜覆盖及育苗盘栽培,不但可保水保肥减少肥水的流失,还可减少椒苗的移栽的根系损伤,减少灌溉次数,灌溉时不能漫灌,避免病从伤口侵入和疫区通过水源传播病毒。 2.做好种子消毒,防治种子带菌,可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浸种或闷种1小时。苗期要注意防治枯萎病、青枯病用600倍多菌灵药液每株淋250克;疫病、霜霉病亩用70%的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48%的瑞毒霉锰锌100克冲水50公斤喷施,每10天喷一次,连喷2至3次。软腐病、青枯病亩用100万单位的农用硫酸链霉素10克冲水50公斤于下午3至4时喷施,每7天一次,连喷3—4次。炭疽病,亩用75%百菌清100克冲水50公斤喷施或用70%的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喷施,每七天喷一次,连喷2—3次。白粉病可亩用20%的粉锈宁2000倍液或用60%的多菌灵100克冲水50公斤喷施,隔10天复喷一次。蚜虫:可亩用18%的杀虫双250克或40%的氧化乐果100克冲水50公斤喷施。螨类,可用三氯杀螨醇1500倍液或者73%的克螨敌2000倍液或亩用40%硫胶剂500克冲水50公斤喷施。鼠害:可用0.2%的敌鼠钠盐毒谷饱和投料。以上喷药用喷雾器喷,把叶底叶面均匀喷施效果更好。 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