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七章系统电路分析与故障维修.doc

发布:2017-04-25约9.03千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  PAGE 20 - 【课题】 第七章 扫描系统电路分析与故障维修 第一节 扫描电路的常见电路形式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扫描电路的主要技术要求;理解扫描系统的基本电路方框结构、集成化扫描电路的常见电路形式,能对典型电路的工作过程进行简要分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就业意识。 【教学重点】扫描系统的基本电路方框结构、典型电路的工作过程分析。 【教学难点】对典型电路工作过程的理解。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分析法、演示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读书指导法、分析法、演示法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导入〗(1分钟) 电视机中扫描系统的作用是使显像管的荧光屏上形成正常的光栅。整个扫描系统包括显像管、显像管供电电路、行扫描电路、场扫描电路及同步分离电路。它是电视机故障率最高的电路系统。因此,在此部分知识的学习中,更要注重对故障检修方面的技能形成和提高。 〖新课〗 第一节 扫描电路的常见电路形式 一、扫描电路的主要技术要求 1.同步电路的主要技术要求 2.行扫描电路的主要技术要求 3.场扫描电路的主要技术要求 二、扫描系统的基本电路方框结构 扫描系统的基本电路方框结构如图所示,其中同步分离电路应包括幅度分离、宽度分离和AFC等主要电路;场扫描电路应包括场振荡、场激励、场输出等主要电路;行扫描电路应包括行振荡、行激励、行输出(含行输出变压器)等主要电路。 三、集成化扫描电路的常见电路形式 扫描电路的集成化常采用图所示的电路结构,它由集成电路的扫描前级(含同步分离)、多种形式的场输出级、高压供电的行扫描后级三个部分组成。实践证明,这样的组合方式既能充分发挥集成电路的优越性,又具有分立元件电路的灵活性,可适用于各种屏幕尺寸的彩色电视机。 1.集成电路的扫描前级 集成电路的扫描前级包括了扫描电路中的所有小信号处理部分:同步分离、自动行频控制(AFC);行振荡、行预激励;场振荡、场激励等功能。 2.高压供电的行扫描后级 行扫描后级包括行激励,行输出,行输出变压器和过压保护电路等。 3.多种形式的场输出级 在各类彩色电视机中,场输出级的电路结构都比较灵活,可以用分立元件,也可以采用厚膜电路,最近生产的彩色电视机则较多的采用集成化场输出电路。西欧生产的部分电视机中,还打破了传统的电路设计概念,采用了开关式场扫描集成电路如TDA2600等。 四、集成化扫描前级的典型电路分析 以长虹R2118A型机为代表讨论集成化扫描前级的电路分析方法,它的扫描前级在集成电路LA7688中,有关电路的主要框图如图所示。 练习法。 1.行扫描前级 2.场扫描前级 练习: 7-1 小结:在本次课中,分别对扫描电路的主要技术要求、扫描系统的基本电路方框结构、集成化扫描电路的常见电路形式和的典型电路的工作过程进行了研究,希望同学们在理解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能形成一定的专业技能,为后面的扫描电路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打下坚实基础。 作业: 7-2 板书: 第一节 扫描电路的常见电路形式 一、扫描电路的主要技术要求 1.同步电路的主要技术要求 2.行扫描电路的主要技术要求 3.场扫描电路的主要技术要求 二、扫描系统的基本电路方框结构 三、集成化扫描电路的常见电路形式 1.集成电路的扫描前级 2.高压供电的行扫描后级 3.多种形式的场输出级 四、集成化扫描前级的典型电路分析 1.行扫描前级 2.场扫描前级 【课题】 第二节 分立元件行扫描后级电路分析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行激励、行输出电路组成、作用及工作原理,认识行输出电路中的非线性失真现象,初步掌握及校正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就业能力。 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专业素养、就业意识及职业道德培养。 【教学重点】行输出电路组成、工作原理;行输出电路中的非线性失真现象及校正方法。 【教学难点】对行输出工作原理的理解。 【教学方法】复习法、读书指导法、分析法、演示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 复习法。 【教学过程】 〖导入〗(4分钟) 师生互动:让学生回答下列问答题 1.简述扫描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读书指导法、分析法、演示法 2.概述行扫描前级信号流程。 〖新课〗 第二节 分立元件行扫描后级电路分析 行扫描电路包括行激励级和行输出级两大部分。由于行输出级工作在大功率、高反压状态下,至今还没能实现集成化,在各种类型的彩色电视机中都采用分立元件。而有些电视机中行激励级是集成在集成块内,但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