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胆囊癌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ppt

发布:2018-07-29约1.94千字共3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胆囊癌的诊断与治疗;胆囊癌的 流行病学危险因素;胆囊癌的病理分型;胆囊癌的诊断; 胆囊癌的临床症状 早期多无明显临床症状; 腹痛:合并炎症和结石最常见的症状 黄疸:多为晚期患者因胆管侵犯或肝十二指肠韧带的转移时出现 腹胀 消瘦; 实验室诊断 推荐肿瘤标志物CA19-9,由于胆道肿瘤、空回肠肿瘤、胰腺肿瘤时CA19-9均可升高,联合CEA 和CA125可提高其鉴别诊断率。 合并肝门部胆管侵犯、梗阻性黄疽时,肿瘤标志物CA19-9诊断特异性低。胆道引流减黄后CA19-9仍维持高值,更提示胆囊癌可能。; 影像学诊断 对于晚期患者, 合并肝脏侵犯、腹腔脏器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较有价值。 早期的胆囊癌的诊断还缺乏特异性,尤其是需要与胆囊腺瘤性息肉、胆囊腺肌症、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等鉴别。;;B超通常是获取的第一个影像学资料,有三个明确的特征:;;胆囊癌的CT和MR;;;;胆囊癌的 鉴别诊断;胆囊癌的 鉴别诊断;胆囊癌的 鉴别诊断;胆囊癌的 分期;胆囊癌的 TNM分期;胆囊癌的 TNM分期;胆囊癌的 TNM分期;分期;(1)胆囊管癌在第6版是属于肝外胆管癌,现并入胆囊癌范畴进行讨论。 (2)淋巴结分为两站,N1,肝门淋巴结:胆囊管淋巴结,胆总管、肝动脉、门静脉旁淋巴结;N2,其他区域淋巴结:腹腔干、十二指肠旁、胰腺旁及肠系膜上动脉淋巴结。淋巴结转移明确作为确认IIIB(N1)或IVB(N2)的标准。 (3)胆囊癌分期的改变更准确判断外科的可切除性和病人的预后。不能根治性切除的T4 期重新并入IV 期。 (4)强调意外胆囊癌再次手术行根治性切除的必要性及胆囊癌生物学表现的特殊性。;胆囊癌的治疗;胆囊癌的 手术治疗;胆囊癌的 手术治疗;胆囊癌的 手术治疗;胆囊癌的 手术治疗; 意外胆囊癌的处理 常见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更多见于胆囊炎病史较长、胆囊壁增厚以及较大的结石及胆囊息肉的患者。 部分患者由于术中胆囊的破损,术后可能出现腹腔及穿刺道的肿瘤种植转移,处理起来相当困难,预后差。因此,胆囊切除术前检查应尽可能齐备。 对于胆囊癌高危倾向的患者,尽可能不要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 对于腹腔镜术后发现的胆囊癌患者,要根据术后病变的病理分期进行??理。对于Tl期以前的患者,术中经过顺利,胆囊完整切除的,可不再进行二次手术。对于T2期以上的患者应尽快进行二次肿瘤根治性切除手术。;胆囊癌的 手术治疗; 淋巴结清扫的范围 进展期胆囊癌的淋巴结转移率高,文献报道为62.5-73.0%,而且淋巴转移决定着胆囊癌的手术方式及预后。 胆囊癌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尚无一致意见,但对于肝十二指肠的骨骼化、幽门上淋巴结、小网膜淋巴结及肝总动脉与胃十二指肠动脉结合部的淋巴结清扫却已达成共识。此外,还应显露和清扫胰头后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转移一般被认为是不能根治切除的指标。;胆囊癌的 手术治疗; 联合血管的切除和重建 多数文献报道,一旦胆囊癌侵犯了门静脉或肝动脉,血管切除与未切除患者的生存率无差异。不提倡对胆囊癌患者实施此类手术。; 联合胰头、横结肠等腹腔脏器的切除 对于胆囊癌患者侵犯胰头或合并胰头后淋巴结转,行肝胰十二指肠切除术(HPD)可以提高根治性切除率。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较高,分别为30.8-100%和28.5-37.5%,且远期存活率并不能因此受益,不应实施。 肿瘤侵犯横结肠靠近结肠肝曲的患者,联合右半结肠切除可以提高肿瘤的根治率及患者生存率。 胆囊癌侵犯十二指肠部分肠壁或十二指肠球部,可以通过局部肠壁的切除或行远端胃大部切除达到根治性切除的目的。; 肝移植治疗胆囊癌 国内外尚无胆囊癌患者行肝脏移植手术的大宗病例报道;目前还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得出确切的结论。 随着新辅助治疗(放化疗和靶向治疗)的进展,有学者认为,肝移植可使部分患者长期存活。;有全身症状往往意味着处于疾病晚期、不可治愈。与手术后局部或远处转移复发的患者一样,平均生存期为4-6个月。 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包括黄疸、瘙痒、胆管炎、疼痛及胃肠道梗阻。对于黄疸和胃肠道梗阻可行姑息性的胆道引流和胃肠道短路手术。;胆囊癌的肿瘤辅助性治疗;针对肿瘤的发病机制及流行病学特点,积极治疗可能导致胆囊发生的疾病。 基于胆囊结石可导致胆囊癌变、预后极差的后果,对于胆囊结石患者,无论是否具有临床症状,切除患有结石的胆囊是阻断胆囊癌发生的有效手段,而保胆手术并不可取。 对具备手术指征的胆囊腺肌症、胆囊息肉患者,或合并胆胰管合流异常、先天性胆管囊肿等疾病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是防止疾病进展导致胆囊癌发生的有效手段。;Thank You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