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指南.ppt

发布:2019-08-03约2.67千字共3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胆囊癌疗效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对其主要高危因素的认识、 准确的临床分期和根治性手术切除方法的应用。 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兰大一院普外三科 马立斌 我国胆囊癌发病率占同期胆道疾病的0. 4% ~ 3.8% ,位列消化道肿瘤发病率第 6 位,5 年总生存率仅为 5% 。 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病因 胆囊结石 约 85% 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结石患者患胆囊癌的风险是无胆囊结石人群的 13.7 倍, 在胆囊结石患者中,单个结石直径 > 3 cm 者患胆囊癌的风险是直径 < 1 cm 者的 10 倍。 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病因 胆囊慢性炎症 胆囊慢性炎症伴有黏膜腺体内的不均匀钙化、 点状钙化或多个细小钙化被认为是癌前病变。 胆囊壁因钙化而形成质硬、易碎和呈淡蓝色的瓷性胆囊, 约 25% 瓷性胆囊与胆囊癌高度相关。 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病因 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具有恶变倾向的特征如下: (1) 息肉直径≥10 mm( 约 1 /4 发生恶变) ; (2) 息肉直径 < 10 mm 合并胆囊结石、 胆囊炎; (3) 单发息肉或无蒂息肉,且迅速增大者( 增长速度 >3 mm /6 个月) 。 年龄 > 50 岁胆囊息肉患者, 恶变倾向增高, 需动态观察。 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病因 胰胆管汇合异常 胰胆管汇合异常是一种先天性畸形,胰管在十二指肠壁外汇合入胆总管, 丧失 Oddi 括约肌控制功能,胰液逆流入胆囊,引起黏膜恶变,在组织学上多表现为乳头状癌。约 10% 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胰胆管汇合异常。 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病因 遗传学 遗传因素是胆囊癌的常见危险因素,有胆囊癌家族史者,其发病风险增加。有胆囊结石家族史者, 胆囊癌发病风险亦增加。 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病因 胆道系统感染 慢性细菌性胆管炎明显增加了胆管黏膜上皮组织恶变的风险。常见的致病菌是沙门氏菌( 如伤寒沙门氏菌、 副伤寒沙门氏菌) 和幽门螺杆菌。 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病因 肥胖症和糖尿病 肥胖症者( BMI > 30 kg /m2 ) 可明显增加胆囊癌发病率, 其 BMI 每增加 5 kg /m2 , 女性患胆囊癌风险增加 1.59 倍,男性增加 1.09 倍。肥胖症引起的代谢综合征可增加患胆囊癌的风险,如糖尿病是形成结石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与结石协同促进胆囊癌的发生。 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病因 年龄和性别 胆囊癌发病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 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 2 ~ 6 倍 预防胆囊癌之胆囊切除指征 (1) 直径 > 3 cm 的胆囊结石; (2) 合并有胆囊壁不均匀钙化、点状钙化或者多个细小钙化的胆囊炎以及瓷性胆囊; (3) 胆囊息肉直径 > 10 mm;胆囊息肉直径 < 10 mm 合并胆囊结石、 胆囊炎; 单发或无蒂息肉且迅速增大者( 增长速度 > 3 mm /6 个月) ; 预防胆囊癌之胆囊切除指征 (4) 合并胆囊结石、 胆囊炎的胆囊腺肌症; (5) 胰胆管汇合异常合并胆囊占位性病变; (6) 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 出现下列情况时,建议间隔 6 ~ 12 个月行超声动态检查胆囊: (1) 胆囊息肉; (2) 年龄 > 50 岁, 特别是女性; (3) 肥胖症; (4) 有胆石症或胆囊癌家族史。 胆囊癌的 TNM 分期 胆囊癌的诊断依据 超声检查 内镜超声(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 检查 CT检查 磁共振成像( MRI) 检查 PET—CT检查 胆囊癌的诊断依据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常作为胆囊癌的首选筛查手段; CT 和( 或) MRI、 EUS 检查可进一步判断瘤浸润程度和肝脏、 血管受累情况,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 胆囊癌的病情评估 包括 T 分期评估 淋巴结转移评估 术中再次分期评估 可切除性评估 胆囊癌的病情评估 经临床和超声检查怀疑胆囊癌的患者, 应常规行肝脏 CT 和( 或) MRI 检查, 以准确评估肿瘤侵袭范围和淋巴结转移情况。 胆囊癌术中应常规行胰头后上方( 13a 组) 或腹主动脉旁( 16 组) 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以准确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决定淋巴结清扫范围。 胆囊癌的病情评估 对于可能需联合大范围肝切除的患者,术前应常规行预留肝脏结构评估和预留肝脏体积量化评估,以准确判断患者的必需功能性肝体积和预留功能性肝体积。 胆囊癌的治疗 外科治疗原则 一、肝切除范围 根据不同 T 分期的肿瘤入侵肝脏途径和范围确定肝切除范围,包括肝楔形( 距胆囊床 2 cm) 切除、 肝 S4b + S5切除、 右半肝或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