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肩周炎治疗》ppt课件.pptx

发布:2018-07-26约4.23千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冀来喜,男,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教授、山西名医。 现任山西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兼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山西省针灸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曾任山西省针灸研究所所长(院长)。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11项,获省级奖4项。 对针灸治疗常见病、疑难病有独到见解,尤其对前列腺疾病、脑血管疾病、顽固性头痛、面瘫等疑难杂症有所研究。 针灸优势技术组合治疗肩周炎 之经验分享 山西中医学院 冀来喜 教授 概述 解剖特点 病因、病机 诊断思路 心得体会 治疗方案 分享提纲 定义: 概述 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因肩周、肌腱、肌肉、滑囊以及关节囊等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所发生的一种无菌性炎症反应,以及上述炎症引起的广泛的粘连等病理变化,导致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简称肩周炎。其多发生在50岁左右的患者中间,故又被称为“五十肩”。中医又称为冻结肩、漏肩风、肩痹,属祖国医学“痹证”范围。 临床特点: 概述 本病主要是以肩部长期固定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多为单侧发病,缓慢加重,经数月或更长时间可自行减轻或痊愈。本病发病过程分为三期:粘连前期、粘连期、恢复期;粘连前期肩周部疼痛,夜间加重,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粘连期功能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恢复期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改善。 病因 病机 西医因素 局部 炎症 退行 性变 微循 环障碍 神经 损伤 肩外 因素 中医因素 气血 亏虚 肝肾 虚损 筋经骨骼失养 感受风寒湿邪 过度操劳、运动不当 解剖特点 肩关节的骨性结构:肩关节由肱骨、肩胛骨和锁骨及其附属结构组成,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但其稳定性较差,关节韧带装置薄弱,关节囊松弛。 解剖特点 肩关节肌层分布(由浅入深) 最内层:肩胛下肌、 冈上肌、冈下肌和 小圆肌从前、上、 后三个方向形成 肩关节的旋转肌腱袖。 次内层:前方为肱 二头肌和喙肱肌, 后方为肱三头肌; 内层:胸小肌、 前锯肌、大圆肌构成; 最外层:前方为胸大肌,外侧有三角肌包裹,后方有肩胛提肌、菱形肌及斜方肌、背阔肌; 解剖特点 肩关节局部肌肉附着点 肩胛下肌 大圆肌背阔肌 冈上肌 冈下肌 小圆肌 胸大肌 胸小肌 喙肱肌 肱二头肌短头 解剖特点 肩关节肌肉分布起止点 胸大肌:起自锁骨内2/3、胸骨和第1-6肋软骨止于肱骨大结节嵴; 胸小肌:位于胸大肌深层,起自第3-5肋,止于肩胛骨喙突; 喙肱肌:起于喙突尖,止于肱骨内侧缘中点; 三角肌:上端前1/3附着于锁骨外1/3段下方,中1/3附着于肩峰外缘,后1/3附着于肩胛冈外段;止于肱骨体上的三角肌粗隆。 解剖特点 肩关节肌肉分布起止点 肱二头肌:长头腱起于盂下结节,短头起于喙突尖,止于桡骨粗隆后方; 冈上肌:起于冈上窝骨面,止于肱骨大结节上方; 菱形肌:起自下2个颈椎和上4个胸椎棘突,止于肩胛骨内侧缘; 解剖特点 肩关节肌肉分布起止点 诊断思路 诊断标准:参照《新编实用骨科学》第二版(陶天遵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年)。 病史:有肩部外伤、劳损史、受凉史等; 症状:起病缓慢,疼痛夜间尤重;肩关节活动障碍,上举、外展及肩部旋转活动时受限,尤其以外旋运动受限明显,日常生活动作受限,穿衣、梳头等动作均感困难。 体征:压痛广泛,肩峰下、肩前方、结节间沟等处出现压痛;关节僵硬,外展、上举等活动受限。 X线检查:肩关节前后平片与最大上举位各照一张,肱骨干轴线与肩胛冈轴线夹角小于140度,可作为X线诊断的客观指标。 我们在临床中发现肩周炎发病早期先出现关节凉感,常有一侧肩部受压史,疼痛呈静止痛,部分患者是因颈椎病而继发引起肩周炎。 诊断思路 恢复期:肩周滑囊、膜鞘的炎症逐渐吸收,血供恢复正常,粘连吸收,肩关节功能可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 西医 分期 气血虚型:肩部酸痛,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四肢乏力。舌质淡,苔少或白,脉细弱或沉。 风寒湿型:肩部窜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中医 分型 瘀滞型:肩部肿胀,疼痛拒按。舌质暗或有瘀斑,舌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冻结期:疼痛相对减轻,关节功能受限,此时关节僵硬,梳头、穿衣等作困难。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呈冻结状态。 疼痛期:起病急骤,疼痛剧烈,夜间痛剧,压痛范围广泛,X线检查一般阴性。 治疗方案 治疗现状 西医 治疗现状 局部痛点封闭:如可的松,但长期效果并不理想 口服药物:如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 降钙素:如“密盖息”,机理有待深入研究 局部麻醉:主要是止痛,疗效维持时间短暂 关节扩张法:针对关节腔容量减小,关节内注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