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数字通信原理.doc

发布:2017-02-05约7.95千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数字通信原理 概述 一、通信及通信系统的构成 1、概念 2、构成 二、信息、信号及分类 信息:用来消除不定性的东西。 信号:是用来携带信息的载体。 信号分类: 模拟信号:强度的取值随时间连续变化,取值个数无限。 数字信号:强度参量的取值是离散变化的,取值个数有限。 PAM信号是模拟信号。(时间上离散,但幅度取值不是有限个。) 三、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四、数字通信的特点及性能指标 特点:(1)抗干扰能力强,无噪声积累 (2)便于加密处理 (3)利于采用时分复用实现多路通信 (4)设备便于集成化、小型化 (5)占用频带宽 性能指标: 信息传输速率(bit/s):每秒钟传输的信息量。 有效性指标 符号传输速率(Bd):单位时间内传输码元的数目。 频带利用率:单位频带内的传输速率。 误码率:在传输过程中发生误码的码元个数与传输的总码元数之比。 可靠性指标 抖动:是指数字信号码相对于标准位置的随机偏移。 M进制信号与二进制信号码元数n的关系为: M = 2 因此,信息传输速率与符号传输速率的关系是:R= N· 式中:R为信息传输速率。N为符号传输速率。M为码元(或符号)的进制数。 例如:四进制码元序列符号传输速率2000Bd,其信息传输速率为多少? R= N· log2= 2000×log2= 4000 bit/s 用来衡量数字通信系统传输效率(有效性)的指标应当是单位频带内的传输速率。 误码率(平均误码率)P= 语声信号数字化编码 基本概念 A/D变换 抽样:是将模拟信号在时间上离散化的过程。 量化:是将信号在幅度上离散化的过程。 编码:是将每个量化后的样值用一定的二进制代码来表示。 D/A变换:译码、滤波(低通) PCM编码 抽样 抽样定义及实现的电路模型 = × 抽样定理(能判断信号的类型,确定抽样频率的大小,画出频谱图) 低通型信号:是指低端频率从0或某一频率到某一高限频率的带限信号,并有〈-的限定条件。 例: 带通型信号:- (取整) 与抽样有关的误差 抽样的折叠噪声:若 抽样展宽的孔径效应失真 量化 定义:量化是把信号在幅度域上连续取值变换为幅度域上离散取值的过程。 均匀量化:各量化等级间隔相等的量化方式。 量化间隔: 量化级数: 量化值: 量化误差:(即原信号-量化后信号)。非过载区, ;过载区, 。 过载电压: 量化噪声的计算 非过载区量化噪声功率: 说明非过载区量化噪声仅与量化间隔的大小有关,或者说,在临界过载电压一定时仅与分级数有关。 过载区量化噪声功率: 总的量化噪声: 量化信噪比。以对数形式表示有: ( 。) 非均匀量化及压缩扩张技术 定义:量化间隔不均匀。 特点:信号幅度小时,量化间隔小,其量化误差也小;信号幅度大时,量化间隔大,其量化误差也大。可以改善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 实现:采用压缩扩张技术。(P24-P25) A律压缩特性:以A为参量的压扩特性。 通常选A=87.6的压缩特性,按A律压缩特性实现非均匀量化的量化量化信噪比为: 小信号时, , 大信号时, , 结论:非均匀量化时,小信号的信噪比会增大;大信号时改善减小,以致信噪比比均匀量化时小。 注意:对A律13折线量化信噪比的计算公式、方法及相对于均匀量化信噪比的改善量,大专不作要求,但仍应知道以上结论。 编码与解码 二进制码组及编码基本概念 二进制码,一般二进制码。 P32 天平称重:5.2(样值)→5(量化)→101(编码)。 非线性编码与解码 A律13折线编码的码字安排 极性码 段落码 段内电平码 段落码与量化段的序号关系 量化段序号段落码用十进制数表示+1 量化段序号和段落起始电平的关系 0, ,2,3,…,8 量化段序号和段落量化间隔的关系 1Δ,1 ,,3,…,8 段内码,,,对应权值为,,,。 例:P37 A律13折线编码方法 极性码的判决: 则 ;,则 。 段落码判决: A:若落在1~4段内,;5~8段内。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