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博士《软件工程理论基础综合》考试大纲.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博士 《软件工程理论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博士生入学考试是为华中科技大学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 “软件工程理论基础综合”考试
科目主要是针对报考软件工程学科软件服务与应用、数字媒体技术方向的考生而设置的。该课程的评价标
准是高等学校优秀硕士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专业理论素质并有
利于招收单位和导师择优选拔。
考试对象为参加博士生入学考试的硕士毕业生,以及具有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
二、评价目标
1.掌握软件工程领域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
2. “X”部分的评价目标见各选项具体要求。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答题时间:180分钟;
3.试卷题型:基础部分为选择题、问答题、计算题; “X”部分见各选项说明;
4.各部分内容的考试比例:
软件工程理论基础综合 软件工程理论基础 (40%)+X (60%)
其中: “X”有二项选择 (1.现代计算机网络;2.计算机图形学),考生报名时只需选考其一。
第二部分考察要点
一、软件工程理论基础部分
1.软件需求
需求获取;需求分类;需求验证;需求管理。
2.软件设计
体系结构;面向对象技术;实时软件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
3.软件开发
设计模式;软件复用;组件模型;内聚和耦合。
4.软件检验和验证
软件测试;测试自动化;软件检验;软件检验验证。
5.软件工程管理
软件过程及改进,软件生存期模型;软件度量;软件质量
6.软件工程新兴技术
二、 “X”部分——现代计算机网络
●评价目标: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分析问题与解
决问题能力。
●试卷题型: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计算与分析题。
针对专业特点,本课程主要考察考生对计算机网络了解、掌握的广度和深度。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基
础、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技术和拥塞控制等理论知识和实现技术。正确理解并解释协议工程基本概念和
当前网络技术和研究前沿热点问题与应用的新概念和新技术。主要考察要点包括:
1.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支持的业务及分类、业务流量特性 (峰值速率、平均速率、突发性)、业务服务质量要求
(QoS);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数据通信基础知识,包括频谱、带宽、编码技术、复用、交换、传输等技术;
各种传输介质的特性与应用。
2.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基本原理、OSI体系结构、TCP/IP 网络体系结;物理层:物理层接口特性、典型
的物理层接口;数据链路层:成帧、差错检测和校正、基本数据链路协议、滑动窗口协议、数据链路层示
例;网络层:网络层设计的有关问题、路由选择算法、网络互联、移动IP技术;传输层:传输服务、传输
协议的要素、简单的传输协议、因特网传输 (TCP/UDP);应用层:DNS(域名系统)、SNMP (简单网络协议)、
多媒体通信协议等。
3.局域网技术
介质访问子层控制技术:信道分配、多路访问协议;IEEE802标准;网桥、高速LAN;无线局域网技术。
4.拥塞控制
资源分配中的问题、排队原则;拥塞避免与控制机制。
5.协议工程
协议工程基本概念;协议描述与验证等方法。
6.现代网络技术热点问题与应用
网络安全概念、安全机制、防火墙及VPN等主要技术;三网融合的产生与发展、ISDN技术、宽带ISDN
技术;无线传感网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
“X”部分——计算机图形学
●评价目标:掌握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于与数字媒体技术相关的图形
应用及研究热点有一定的认识,并有一定的应用能力。
●试卷题型:选择填空约20%,简答题约30%,计算推导题 (包括计算、推导证明和编程题)约50%。
1.基本知识
(1)计算机图形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2)图形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图形设备
(4)图形软件
2.基本图形生成和属性处理技术
(1)直线、圆、椭圆的生成算法 (掌握DDA、Bresenham和中点生成算法)
(2)多边形的扫描转换算法 (利用有序边表的通用扫描线填充算法)
(3)不规则边界区域的填充算法 (边界和泛滥填充算法)
(4)线型和线宽的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