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企业并购决策有效性理论的研究.doc

发布:2018-10-08约3.11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企业并购决策有效性理论的研究   【文章摘要】   在经济高速发展之下,企业之间的并购越来越频繁。据历史统计,企业并购在我国过去5年中连续倍增,而且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并购数量会更多。因此,企业对并购的研究越透彻,对成功实施并购越有帮助。   【关键词】   并购;有效性;理论   企业兼并与收购合称企业并购,是企业跨越式发展的一种方式。企业并购中,大部分是以企业产权为交易内容,以获得企业控制权为目的,通过现金、有价证券、换股等形式兑付被并购企业的交易资产。实施企业并购后,被并购企业不管是丧失法人资格,还是法人资格得到保留,最终其控制权必须转移给并购方。   1 并购理论   1.1 效率论   根据效率论,企业并购不仅能增加社会经济效益,而且还能优化交易双方的效率,增加交易参与者的财务效益。并购后的企业产生的协同效应充分说明了并购后效率提高。协同效应具体可分成:(1)经营上的协同效应,即并购后双方提高企业经营上的协同效率;(2)管理协同效应,即并购能够提高被并购企业的管理效率;(3)财务上的协同效应,即并购后可以让双方企业优势互补,优化相关财务水平;(4)多元化的协同效应,也就是多元化经营可以使经营者风险分散,收益渠道多样化,实现各种行业的优势互补,提高公司业务广度和深度,同时也可以扩大企业声誉和影响力。   1.2 节约费用理论   企业交易可以节约交易费用,主要表现在:可以节约流通费用,可以节约管理费用。   1.3 市场势力理论   通过并购减少竞争对手,提高市场占有率,形成规模效应。   1.4 价值被低估理论   并购活动的发生主要是目标企业的价值被低估。我们假设以Q值来决定是否并购,Q=公司股票的市场价值/公司资产的重置成本。如果 Q1,企业价值被低估,并购空间较大,值得并购。   1.5 其他相关理论   战略发展和调整理论、避税政策理论、投机动机理论、预防和安全动机理论等。   2 企业并购类型   在国际上,按照在产业、产品链中并购双方的关系分类,可以分为:(1)纵向并购,是指并购双方或多方在生产、销售等方面有合作关系;(2)横向并购,是指并购双方在产品或销售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增强实力的并购行为;(3)混合并购,是指并购双方无直接联系,仅为实现多元化经营而发生的,其目的是为了分散风险,应对竞争。   根据并购双方的意向性分类,可以分为善意性并购和敌意性并购:(1)友善性并购:并购双方沟通都很满意,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地“善意收购”;(2)敌意性并购,是指在被并购方不同意的情况下,并购方仍然进行地强行收购。   依据并购的支付方式分类:(1)现金购买式并购;(2)承债式并购;(3)交换股份式并购。   3 并购的评价方法   3.1 超额收益法(Abnormal Returns Methodology)   计算出从公告到并购完成的实际收益R和如无收购期间内正常收益E(R),两者做比较得出超额收益AR,即AR=R-E(R)。其中,实际收益R主要通过计算这段期间内股息的支付和股价的变化值,而对于正常收益E(R)的估算一般有三种方法:(1)平均值收益:以并购公告发布日为基准日,往前选择一个阶段时间,计算这一段时间平均日收益获得正常收益率;(2)市场模型法: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方法,使用该模型也要选择一个基准时间段,对此期间内各天进行回归分析,进而计算出企业的正常收益率;(3)市场调整的收益计算法,即把每家公司在事件期内的预期收益等同于当天市场指数的收益。   3.2 财务数据法   财务数据法是选取一定的财务指标,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分析并购前后指标变化来评价事件的影响,一般选取并购交易双方的股价做为指标。   3.3 经济增加值(EVA)法   首先,EVA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计算出资本成本;其次,通过对报表进行必要的调整,消除会计失真,最后通过公式:经济增加值(EVA)=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资本成本(COC),计算出当期真正的剩余利润。   4 并购决策评价   并购是一种长期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将有不同表现,因此要准确地评价并购,就要计算企业并购后的价值增长率。通常认为,对并购评价应该将企业并购的结果与目的相比较,只要结果符合目的,一般就认为并购是有效的。由于并购是一个过程,对并购的有效性检验应加入企业持续增长率的检测。并购如果能使企业可持续发展,则说明是有效的,反之是无效的。测量并购行为前后的可持续的增长率方法有:   1、稳定状态,是指资产和负债随销售额比例增长、销售净利率为常数、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已定、不增加外部权益资金、增长所需权益资金来自内部、财务比率保持目前水平。   企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