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外高等教育体制及动态发展趋势之比较——中国、印度及.ppt

发布:2018-02-08约1.38万字共8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提 要 一、印度高等教育的发展前景 二、欧盟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 三、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07(11%),2009(12.4%); 2017(21%); 2020(30%)。 高等学校人数将从现在的1600万增长到2012年的2300万,2020年的4200万。 现在有528所大学,将新建700-800所大学,其中30所中央大学(2012年建成16所),包括14所一流创新型大学,新建1000所职业学院。 教育投入2012年计划达到6%,其中高等教育占30%。 我们最主要的竞争对手——美国 文件(参考2) 2006年6月26日美国教育部“未来高等 教育委员会”发布了 调查报告 报告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美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并 提出了较为详细地的改善和提高的建议。具体包括四个方 面: I.高校入学(Access) II.接受高等教育的经济承受力(Affordability) III.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与创新(Quality and Innovation) IV.建立完善的高等教育问责体系(Accountability). 报告于2006年9月份公布。 最新进展:美国创新战略(2011) 2011年2月4日,白宫再次发表《美国创新 战略报告》,具体阐述奥巴马在2911年国情 咨文中提出的目标,即赢得未来,保持美国 在创新能力、教育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竞争 力。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强化创新要素、激励 创新创业、催生重大突破等方面。竞争核心 是教育。 强调总体教育改革 再次强调培养掌握21世纪技能的下一代,创造一流素质的劳动力。 美国在许多衡量指标上已经落后于其他国家,包括高校毕业生占人口比例等。我们必须改革我们的教育体系和劳动力培训体系,以确保美国人获得未来就业的素质,重点关注总体教育改革,尤其关注数学、技术、工程和教育(STEM)等领域的教育改革。 强化STEM教育 承诺在10年内储备增加10万名拥有较强的教育技能和知识渊博的STEM教师,使美国基础教育体系中的STEM教育更加通俗易懂,帮助美国学生位列国际STEM排名前列。 美国100余企业CEO组成了“变革平等教育”的机构,承诺在至少100个落后的社区增设STEM项目,重视扩大公民参与度。 改革初等和中等教育 进一步实施“力争上游”项目,通过利用竞争性经费,促使初等和中等教育质量改革。政府与国会合作,更新和完善初等和中等教育法。将推动在全国范围内的5000所学生表现不佳的学校改革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并为发展和扩大有效创新战略的学校投资,以提高教学成果。 创建一流的早期教育体系 “早期的儿童教育体系不仅培养认知能力,同时也训练了儿童的注意力、动机、自我控制力和社会性——也发展了角色技能。这些技能帮助人们从掌握知识转化为追求原因,将普通人塑造为具有生产力的公民。”政府在对以成果为基础的早期教育和发展进行投资,并通过测试课堂教学质量和对表现不佳的课程进行资金竞争等措施,努力促使启蒙教育课程具有更强的义务性。 高等教育向美国借鉴什么 第四、充分发挥各种委员会的作用,重视教授在高等学校内部治理中的关键作用。 第五,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教师评价制度,发挥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积极作用。 第六、美国从小学到高等教育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考试制度的灵活性为学生创造了多样化的入学机会。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具体目标1:促进完成高质量中学后教育,提高毕业率。 具体目标2:迅速高效地向学生及其家长发放联邦学生资助金。 具体目标3:为成人和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就业和有效生活做好准备。 我们最主要的竞争对手——美国 参考文件(6) : 2009年3月7日,美联邦教育部制定了实施 《2009年美国恢复和再投资法》的方案。提供了 用于振兴教育的经费约近1000亿美元,(法案总 投资7870亿美元)这笔巨款教育投资将创造历史 性机遇,挽救数十万份教育领域的工作,缓解各 州和各地学区的财政困难,全面推进从早期教育 到高等教育的改革,为学生和国家创造持久的成 效。 ARRA法案经费使用的四项原则: 原则一、尽快花去这笔经费,以挽救和创就 业机会。 原则二、通过学校改进和改革,提高学生成 绩。 原则三、保证透明、报告和责任制。 原则四、ARRA法案经费是一次性投入,因 此应当审慎谋划, 缩小经费用完后的不利影 响。 最优竞赛资金 奥巴马总统2009年7月24日发布“最优竞赛资金”(Race to the Top Fund)补助金计划,鼓励各州通过竞争获得资金支持。 标准: (1)是否采用国际最高学术和评估标准,使学生能够成功进入大学学习或为工作做好准备。 (2)能否吸纳、培养、奖励教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