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遥感导论个别知识点.doc

发布:2017-04-28约3.85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1、遥感: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 2、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五部分。 3、遥感分类: 按照遥感平台可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 按照探测波长划分:紫外遥感 可见光遥感 红外遥感 微波遥感 多波段遥感 4、遥感的特点:①大面积同步观测②时效性③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④经济性⑤局限性 第二章 电磁波:交互变化的地磁场在空间的传播 1)横波 2)在真空中传 3) 4)满足波粒二象性 1、绝对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任何波长的电磁波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黑体辐射的特征:1)辐射随波长连续变化每条曲线都存在一个最大值 2)温度越高辐射通量密度越大,不同曲线不同 3)随温度升高,辐射的max所对应的波长想短波方向移动。 2、玻尔兹曼定律:整个电磁波谱的总辐射出射度M,为某一单位的波长的辐射出射度M,为某一单位波长的辐射出射度Mλ对波长λ做0到无穷大的积分。 3、维恩位移定律:利用普朗克公式可导出另一定律,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λmax与黑体绝对温度T成反比: λmax*T=b 4、基尔霍夫定律:P21 5、灰体:没有显著的选择吸收,吸收率虽然小于1,但基本不随波长变化,这种物体叫做灰体。 6、太阳辐射的特征: 1)太阳光谱相当于6000K的黑体辐射; 2)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可见光; 3)经过大气层的太阳辐射有很大的衰减; 4)各波段的衰减是不均衡的。 7、瑞利散射:当大气中的粒子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波长越长,散射越弱。瑞利散射对可见光的影响很大。 8、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此类散射主要有大气中的微粒,如烟、尘埃、小水滴和气溶胶等引起,米氏散射的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程反比,方向性明显,潮湿天气米氏散射影响较大。 9、无选择性散射: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得多时发生的散射。 10、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之为大气窗口。 大气窗口的主波段:0.3-1.3μm,即紫外、可见光、近红外波段; 1.5-1.8μm和2.0-3.5μm,即近、中远红外波段; 3.5-5.5μm ,即中红外波段; 8-14μm,即远红外波段; 0.8-2.5cm,即微波波段。 11、物体反射的辐射度能量Pρ占总入射能量P0的百分比,称为反射率 12、植物波谱符合两峰五谷的特点 两峰:绿光 近红外 五谷:蓝光 红光 中远红外 第三章 1、根据摄影机主光轴与地面的关系可分为垂直摄影和倾斜摄影。 倾斜摄影的目的:为了获取较好的立体效果且对制图要求不高也采用倾斜摄影。 垂直摄影像片的几何特征:1)像片的投影 2)相片的比例尺 3)像点位移 2、瞬时视场角( ):扫描镜在一瞬时时间内可以看做是静止状态,此时,接收到目标地物的地磁辐射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角度内,这个角度称为瞬时视场角。 3、总视场角( ):扫描带的地面宽度称之为总视场,从遥感平台到地面扫描带外侧所构成的夹角,叫做总视场角。 4、微波遥感的特点:1)能全天候、全天时工作; 2)对冰、雪、森林、土壤具有一定的穿透作用; 3)对海洋遥感具有特殊的意义; 4)分辨率较低但特征明显; 5)对某些地物具有特殊的波谱特征。 5、侧视雷达的分辨率可分为距离分辨率(垂直于飞行方向)和方位分辨率(平行与飞行方向)。 距离分辨率:是在脉冲发射方向上,能分辨两目标最小距离,它与脉冲宽度有关。 方位分辨率:相邻两束脉冲之间能分辨两物体之间的距离。 6、合成孔径侧视雷达:是利用遥感平台前进运动,讲一个小孔径天线安装在平台的侧方,以代替大孔径天线,从而提高雷达的方位分辨率。 7、遥感图像的特征分别为几何特征、物理特征、时间特征。这三个特征的表现形式参数为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及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者地面物体分辨率达最小单元。 波谱分辨率:是指传感器在接受目标辐射的波普时能分辨的最小间隔,间隔愈小,分辨率越高。 辐射分辨率:是指传感器接收波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 时间分辨率:是指对同一地点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