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苏幕遮-怀旧》使用课件me.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五、品读上片,回答: 1、找出词的一二两句中所写的意象,说出意象所显示的特点。 2、三四两句中的意象及其画面又是什么?它能让人想起什么来? 山 水 斜阳 芳草 赏析“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两句使用的层层深入的手法(层深)。 一说:“芳草”化用了《楚辞》“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句,意思是说王孙远游不归,只见家乡的芳草丰茂地生长,因此“芳草”指故乡。 二说:以草的缠绵,喻情思不断。如《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宋代谢逸《蝶恋花》:“独依栏杆凝望远,一川烟草平如剪。”李煜的《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水天相接之处斜阳照着远山,而不解思乡之苦的芳草(暗指故乡)却更在斜阳以外的更远方。以家乡渺远衬托出思乡之情浓。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秋色”一词结合上文看具体指什么?如何理解“秋色连波”? “秋色”指 。 写壮丽阔远的秋景, 暗透乡思 下片是如何表现浓重的乡愁的? 六、品读下片,试讨论回答1、本片中第一句和第二句分别是以谁的口吻来写的?理解这两句的含义。 2、三四两句选取的意象分别是什么?试对这两句作简要欣赏。 明月 高楼 酒 愁肠 相思泪 明月楼高休独倚 作者为什么说“明月楼高休独倚”?“明月”和上面哪个词相照应显示出时间的推移? 写浓重的乡愁 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却反其道而行之,景色写得阔远而秾丽。其作用是怎样的? 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感情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 借景抒情,境、景与情的高度统一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但这首词却反其道而行之,它的特殊性在于阔远之境、浓丽之景与深挚之情的统一。这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衬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感情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 巩固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上片描写的秋景有哪些特点? (2)下片“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这句诗的含义是什么?表情达意的特点是什么? (3)双调的词作往往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从而达到情景相生之妙。诵读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想一想,上片所写之景有何特点?下片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作者是如何将上片的景和下片的情巧妙联结起来的?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蝶恋花·暮春 苏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人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 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哪一个词?为什么?(答案见教师金榜125页) 下阕 总结全词 答:景物特点是寥廓苍茫,迷蒙凄清,萧索冷落。 意思是说,除非好梦才能使诗人入睡,否则乡思旅愁萦绕心头无法入睡;好梦显然指梦中返乡与亲人团聚 这句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羁旅愁思。 答: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方式。它的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更准确地说,是阔远之境、秾丽之景和深挚之情的统一。上片所描摹的寥廓而多彩的秋色图,已蕴涵乡思离情;下片相思离愁则全是从上片生发开来。词人运用了倒插逆挽的手法,先在上片摹写触目所见的秋景,在下片“明月楼高休独倚”一句方才点出倚楼远眺、伫立凝想的主人公及立足点,这样景、人、情就更为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苏 幕 遮 范 仲 淹 范仲淹,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苏州市)人。宋真宗朝进士,主持庆历改革,即“庆历新政”,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卒谥文正。 范仲淹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其文学成就亦卓然可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其千古名句;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有《范文正公集》二十卷,词仅存五首。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