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的设计的方法的探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的设计的方法的探讨
【摘要】农业要发展,农村要进步离不开农业工程建设,农田水利工程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在一定程度上在农村工程规划中有着关键性的意义,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绝对重视,农田水利规划设计工作顺利进行,进而设计出比较科学合理的农田水利方案,使农村经济得到发展,农业大繁荣。但是,在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时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方法
一、农田水利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是关系到农业、农村、农民的工程。因为农业是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因此只有搞好农业发展,才能使其他产业得到较好的发展基础。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无疑成为重点。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规划时,要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以及所需浇灌的农作物的特点,合理的进行规划,最大限度的利用当地的资源,这对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农田水利规划设计标准
由于田地里所种植的农作物每一年都有一定的变化,农田水利灌溉也会有一定相应的变化,以往的经验不能成为农田水利灌溉数量的参考依据,而是应该以具体的农作物、现有水利设施状况、灌区水源的来水状况、农业经济发展情况综合考量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设计出来的农田水利规划才是科学并且合理的。
1、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保证
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保证率是指在长期使用期间内,某个水利灌溉工程灌溉用水得以满足的年数与总年数的比值,该比值的百分数即为灌溉设计保证率,可用符号“P”来表示,例如一个地区的灌溉设计保证率为80%,就说明P=80%。所以,在农田水利工程进行设计时,设计方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尤其是当地的水源情况与作物种类,确定水利工程的规模,例如,在水源充足、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地区,设计保证率应在70%-95%之间;如果在水源缺乏、以旱作物为主的地区,水利工程设计保证率应在50%-80%之间。
2、农田水利抗旱天数
抗旱天数指的是以灌溉设施(塘坝、小水库等)的供水能力为依据,以连续无雨和降雨很少的情况下,可满足农作物用水需要的天数作为标准。例如,如果灌溉设施中的水可以确保连续无雨80天的用水,那么,该水利规划设计的标准就是80天,以上抗旱天数的确定是以规定时间内当地农作物需水迫切的时期为标准,另外再设计中还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三、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环境勘测不到位
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工程所建地的环境勘测问题。水利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当地的农田农作物的产量。但是,在我国的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在环境勘测方面做的还不到位,而环境勘测的不到位就会导致所建设的农田水利工程不能很好的配合自然环境,进而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因而不利于农作物的增产。
2、水利工程没有进行合理的设计
目前,国内很多水利工程都是在新中国成立时期建设的而且不少的水利工程都是边规划边建设,建设时对水利工程设计的合理性考虑不周。这将浪费大量资源,也无法达到良好的灌溉效果,据有关资料统计所示,水资源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只有六至七成的利用率,对于农业发展将产生严重制约。
3、监管维护的缺失
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管维护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简单、施工量小,造成施工监理人员对此项工作的不重视。在水利工程监理中存在偷工减料、投机取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水利工程的质量水平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二是农田水利工程投入使用后,维护工作做得不到位,缺少有效的维护保养工作,长期发展下去设备出现了老旧、损坏等现象,降低了水利工程的灌溉效率。
四、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方法探讨
1、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
国家相关工作部门要深入农村地区,明确了解各地的发展状况,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批改造。比如,有的农村经济落后,仍以小型水利工程为基础进行农田灌溉。相反,有些农村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经济相对而言较发达,水利工程的发展也比较乐观。面对截然不同的两种情况,政府部门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其农田水利工程的开展提出合理的规划和改善方法,即继续发展发达地区的大型水利工程,对落后地区的小型水利工程要及时找到问题所在,根据当地的情况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另外,要加强对重点涝灾地区的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和管理,不断完善农田灌溉的制度。
2、实施前做好预备工作
2.1 实地考察、因地制宜。在工程规划设计前,要先到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多向当地政府或村民了解农田的情况,深入了解以后再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规划和设计,这样就会减少问题的出现。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