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用水安全的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农村饮用水安全的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摘要: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事关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结合当前调查的结果,分析了目前农村饮水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 安全
中图分类号:S2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2(c)-0045-0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总书记针对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为彻底解决广大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国家从“十一五”开始正式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供水工程的建立,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既减少了农村疾病的发生,保障了群众的身心健康,又加快了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保障了当地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立。
1 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的基本经验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涉及到农村千家万户,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县委、县政府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一直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和富民工程来抓,并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全社会各界人士广泛筹集社会资金,积极兴办饮水工程。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积极筹集配套自筹资金,监督用好中央和省财政资金,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饮水工程建设;鼓励个人投资兴办饮水工程,对个人投资兴办人饮水工程的,免征一切费用。积极提供各种技术服务,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加强水污染治理力度,防止地下水再污染及饮水不安全人口的进一步扩大;对已建成的饮水工程,由政府和主管部门监督,制定工程运行和管理制度,提供法律保护,保证工程的良性循环;加强宣传,提高广大群众饮水安全意识、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
为使农村饮水工程更好地发挥效益和作用,必须加强工程的运行管理,转变工程管理体制,逐步成立供水协会,加强协会管理职能,运用市场经济平稳建立灵活有效的农村自来水工程管理机制。由县水务局牵头,以乡镇水利站为依托,成立供水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逐步摸索出符合定陶县实际情况,具有高效、灵活的运行管理体制。
资金管理方面保证资金使用合理,专款专用,制定采购结算及各种资金帐款等方面的有关管理办法,同时加强群众自筹资金的管理。主要设备、材料实行招标采购,以确保设备材料质量和降低工程造价。
2 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
2.1 农村饮用水安全普及程度低
虽然农村供水工程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受历史经济条件限制,仍有相当一部分村庄和人口饮用水仍不安全。饮用水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了群众的身心健康,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2.2 饮用水不安全的分布及其成因
农村饮用水不安全地区受历史、地理、环境等因素的限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村庄地下水苦、涩、咸,这是由地下水质所决定的,很难得到根本性解决;二是某些地区为高含氟区,治理难度非常大,经费需要量大;三是地下水开采漏斗区,由于连年干旱少雨,地下水位严重下降,特别是一遇干旱季节,这些村庄浅层地下水提水困难,造成饮用水困难;四是受工业污染的区域,由于靠近污染源,造成部分村庄的可饮水区域减少,使这些村庄成为新增缺水区;五是乡村经济条件差,无力自行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人们群众长期饮用苦咸水、污染水等劣质水,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容易造成儿童身体发育不良,群众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的20%~40%,平均寿命缩短,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影响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增加了社会不安全因素。为彻底改善农村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减少疾病,确保群众身心健康,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快农民致富和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广大农村干部群众迫切希望改变这种长期饮用水不安全的落后局面。
3 农村饮用水面临的主要问题
建设安全的农村饮用水,需要解决各个方面的问题,目前现存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地下水质超标问题
地下水质超标是农村饮水不安全的主要问题,受历史和地理条件制约,许多人长期饮用苦咸水。
3.2 生活用水量的问题
人畜饮水主要依靠地下水,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其次为引黄补源和灌溉水回归。随着工农业的发展,用水量逐年增加,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特别一遇干旱季节,许多村庄提取地下水相当困难,当地群众只能靠手推、肩挑到周围耕地取水或到邻村“借水”,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
3.3 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和管理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