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站设计原理_陈雷解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客运站设计原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我国客运交通的发展概况: 大好形势为公路交能运输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建设量的增加,大大提高了客运速度,缩短了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 近年来我国车辆制造业发展很快,车辆质量和舒适程度大大提高,并增加了车型种类,如卧铺车、空调车,带有闭路电视的豪华车等,使公路客运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当代客运交通设计的核心理念: 1.功能性 2.系统性 3.先进性 4.文化性 5.经济性 第二节:客运站的规模和分类 一、规模: 等级 发车位 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人次) 一级 20~24 10000~25000 二级 13~19 5000~9999 三级 7~12 1000~4999 四级 6以下 1000以下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的确定: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是站房建筑设计的主要依据之一。是指一年中旅客发送量偏高的时期,一天内最多的同时在站人数。计算公式如下: M=Q设×Z 式中:M——旅客最高聚集人数 Q设——设计年度日发送旅客折算量 Z——折算系数(折算百分比),一般指相隔两个班次(半 小时)的旅客发送量与日平均发送旅客量之比值。据统计分析与测算,折算百分比(Z)与日发送旅客折算量之间的关系 日发送旅客折算量 折算百分比(Z) 10000人次以上 16% 7000~10000人次 18%~16% 5000~7000人次 21%~18% 3000~5000人次 25%~21% 500~3000人次 30%~25% 500人次 40%~30% 二、分类: (一)按照营运性质及业务服务范围分类 1、客运站 2、客货兼营站 3、多功能综合型车站 (二)按照车站的发车情况分类 1、始发站 2、中途站 3、招呼站 第二章:客运站站址选择和总平面设计 第一节:站址选择 1 、符合城镇规划总体布局的要求 2、应与城镇道路交通系统联系密切,并尽量靠近公路干线 3、与铁路、水路等其他交通类型的客运站应有方便的联系 4、应考虑远近期相结合 5、不应与医疗卫生、文教、科研等单位靠近设置 第二章:客运站站址选择和总平面设计 第一节:站址选择 1 、符合城镇规划总体布局的要求 2、应与城镇道路交通系统联系密切,并尽量靠近公路干线 3、与铁路、水路等其他交通类型的客运站应有方便的联系 4、应考虑远近期相结合 5、不应与医疗卫生、文教、科研等单位靠近设置 第二节 总平面设计 一、符合城市规划要求: 退线和限高等 二、合理布局、明确分区: 1、站前广场区:是进出站旅客在站房前集散和到站及离站的室内各类交通车辆行驶、停靠 的场所。站前广场应与城市道路,站房以及旅客进出站口紧密衔接,尽量 缩短旅客进出站的步行距离。应妥善安排各类车辆的行驶路线和停车场 地。同时要有适当的面积结合绿化及美化设施布置旅客活动场地,供旅客 休息和室外候车之用,对改善城市面貌和美化环境都有积极作用。 2、客运区:客运区由站房、站台和到发车位组成、旅客来站办理各种旅行手续如购票、托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