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运用顺序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信息技术同步教材配套说课稿+说课稿(粤教版2019必修1).docx
4.2运用顺序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信息技术同步教材配套说课稿+说课稿(粤教版2019必修1)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4.2运用顺序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信息技术同步教材配套说课稿+说课稿(粤教版2019必修1)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4.2运用顺序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来自粤教版2019年出版的必修1信息技术教材。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于,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顺序结构,结合具体问题求解实例,进一步深化对顺序结构的理解和应用。同时,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运用顺序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为后续学习循环结构和选择结构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其能够识别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
2.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通过顺序结构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将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步骤。
3.增强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运用顺序结构进行编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尝试不同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掌握顺序结构的基本概念和逻辑流程,能够识别并描述问题中的顺序关系。
②理解顺序结构在编程中的应用,能够运用顺序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代码,实现基本的功能。
2.教学难点,
①理解顺序结构在复杂问题求解中的适用性,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分解为顺序执行的步骤。
②将实际问题与顺序结构编程对应,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计算机可执行的代码。
③在编程实践中,帮助学生克服对编程环境的陌生感和代码编写的恐惧,提高编程实践能力。
④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顺序结构进行问题求解时,能够灵活运用逻辑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粤教版2019年必修1信息技术教材,以便跟随教材内容进行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顺序结构相关的图片、流程图、示例程序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顺序结构的原理和应用。
3.实验器材:准备计算机实验室,确保每台计算机都安装了编程软件,学生可以练习编写和运行顺序结构的程序。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以便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求解策略;在教室前端布置实验操作台,方便学生进行编程实践。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求解场景,如排序、计算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编程解决问题。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编程语言的基础语法和基本概念,如变量、数据类型、输入输出等,为学习顺序结构做铺垫。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顺序结构的概念、特点和应用场景,包括顺序执行、步骤分解、逻辑流程等。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的编程实例,如计算两个数的和、比较大小等,展示顺序结构在编程中的应用。
-互动探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例中的顺序结构,并尝试编写简单的顺序结构程序。
3.巩固练习(约30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进行编程练习,运用顺序结构解决实际问题,如编写程序计算三角形面积、判断闰年等。
-教师指导: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指导学生如何优化程序、提高代码质量。
4.课堂总结(约10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顺序结构在编程中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尝试将顺序结构应用到更多实际问题中。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顺序结构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提醒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详细步骤如下:
(一)导入
1.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求解场景,如购物计算、排序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编程解决问题。
2.回顾编程语言的基础语法和基本概念,如变量、数据类型、输入输出等。
(二)新课呈现
1.讲解顺序结构的概念、特点和应用场景,包括顺序执行、步骤分解、逻辑流程等。
2.通过具体例子,如计算两个数的和、比较大小等,展示顺序结构在编程中的应用。
3.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例中的顺序结构,并尝试编写简单的顺序结构程序。
(三)巩固练习
1.学生分组进行编程练习,运用顺序结构解决实际问题,如编写程序计算三角形面积、判断闰年等。
2.教师巡视过程中,解答学生的疑问,指导学生如何优化程序、提高代码质量。
(四)课堂总结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顺序结构在编程中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尝试将顺序结构应用到更多实际问题中。
(五)作业布置
1.布置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顺序结构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