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影视经典作品赏析》课件——《茶馆》赏析.pptx
《茶馆》赏析(上)戏剧影视经典作品赏析
01主要人物形象解析02艺术特色解析目录CONTENTS03戏剧艺术价值的探索
作品的创作背景《茶馆》的作者老舍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大家。既是伟大的小说家,也是卓越的戏剧家。《张自忠》《归去来兮》《龙须沟》和《茶馆》。1957年,《茶馆》的正式发表,是我国现代戏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杰作。作家戏剧家老舍
为什么以“茶馆”为创作情境?老舍提到: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出了五十多年的变迁。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他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进退,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来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老舍就决定去写了《茶馆》。
人物形象王利发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人物处世哲学,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恶势力的欺侮只有忍受;对穷苦人民又有着同情心。
人物形象王利发在他的身上具有时代的局限性,有些目光短浅。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讲,是千万可怜遭难的百姓之一,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及命运的真实写照。
人物形象常四爷他是一个极具有爱国精神的人物,正直、善良、敢作为又富于正义感。他敢于直言,甚至对反动分子也很强硬,最后也穷困潦倒,绝望地喊出:“我爱咱们的中国呀,可是谁爱我呢?”这个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民,反映出旧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人物形象松二爷他心眼好,但胆小怕事,懒散而无能。他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没有逃脱饿死的命运。松二爷是没有谋生能力的“旧贵族”的典型。
《茶馆》赏析(下)戏剧影视经典作品赏析
《茶馆》赏析(下)《茶馆》全剧通过裕泰茶馆这个窗口,展现了北京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以及形形色色不同人物的命运,包含了丰富的主题内蕴。
艺术特色1、丰富的主题意蕴剧本“剪影式”地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通过人物悲剧命运的展现,深刻地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和侵略,表达了对旧时代黑暗历史和荒唐政治的讽刺与鞭挞。
艺术特色2、鲜明的人物性格《茶馆》全剧出场的人物多达七十个以上,他们有着不同身份、职业和性格特征。三教九流全都囊括其中,圆滑、势利但善良的掌柜王利发,精明强干但又软弱妥协的秦仲义、耿直刚强、不屈不挠的常四爷等等。
艺术特色3、突破传统的戏剧结构《茶馆》突破了传统戏剧关于“情节至上”的规则,主要通过人物群像的刻画来展示社会风貌和历史发展,属于典型的“人像展览式结构”结构。
艺术特色戏剧《茶馆》是老舍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一部“博采古今,融贯中西,自成一家”的伟大作品,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值得反复研究的文化现象,它在中国话剧史上树起了一座永恒的丰碑,也给整个世界剧坛增添了耀眼的光芒。
艺术价值1、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老舍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北京市民的现实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茶馆》从社会环境到风土人情,生动地展现了老北京的生活风貌与时代特色,创造了一个活生生的“市民世界”。
艺术价值2、丰富了的戏剧语言大量运用群众语言,使用地地道道的方言俚语,“京油子”的语言特征,呈现出浓厚醇正的“京味儿”。语言表达大多比较简短,在浓缩的语言中包含丰富的“潜台词”。
艺术价值2、丰富了的戏剧语言王利发你混的不错呀!穿上绸子啦!唐铁嘴比从前好了一点!我感谢这个年月!王利发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听着有点不搭调!唐铁嘴年头越乱,我的生意越好这年月,谁活着谁死都碰运气,怎能不多算算命、相相面呢?你说对不对?王利发唐先生,你那点嗜好,在我这儿恐怕--
艺术价值2、丰富了的戏剧语言唐铁嘴我已经不吃大烟了!王利发真的?你可真要发财了!唐铁嘴我改抽“白面儿”啦。你看,哈德门烟是又长又松,一顿就空出一大块,正好放“白面儿”。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个强国侍侯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节选自《茶馆》
艺术价值对话中唐铁嘴夸耀的对话看似可笑,言外之意却激起人们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仇恨。
艺术价值3、戏剧模式的探索《茶馆》尝试突破传统戏剧规律,探索与开发新的戏剧结构形式。老舍的戏剧创作一直注重借鉴西方戏剧艺术的表现方法和创作经验,“人像展览式”的结构形式,《茶馆》既吸纳了西方戏剧特征,又表现出中华民族的艺术传统,散发出的独属于中华民族的独特气质与风韵。
艺术价值4、对民族性格的挖掘与反思在戏剧《茶馆》中出场的人物众多,但是每个人物都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一些仅仅出场一次、只有两三句台词的人物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现出多样化的民族性格,使作品具有更广泛、更丰富的主题与内涵。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