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微生物学模拟考试题.doc

发布:2017-01-04约4.27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韶关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考试试题(A卷) 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级 班、学号__ ____姓名__ ___成绩_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菌株(strain) 又称品系,它表示由任何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或单个病毒粒)繁殖而成的纯遗传型群体及其一切后代。 2、病毒(virus) 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其本质是一种只含DNA或RNA的遗传因子,它们能以感染态和非感染态两种状态存在。 3、发酵(fermentation) P 发酵有两个含义,广义的发酵,最早是从会不断冒泡并产生有益产品的一些自然现象开始的:目前已泛指任何利用好氧性或厌氧性微生物来生产有用代谢产物或食品、饮料、的一类生产方式。狭义的发酵,它指在无氧等外源氢受体的条件下,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H]未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某一内源性中间代谢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 发酵是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 4、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 简称突变,是变异的一类,泛指细胞内(或病毒粒内)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或数量突然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化,可自发或诱导产生。狭义的突变专指基因突变(点突变),而广义的突变则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5、转化(transformation)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呼吸作用与发酵作用的根本区别在于呼吸作用是以为最终的电子受体,而发酵作用是以为电子受体。 2、由于微生物具有和等特点,因此人类迟至19世纪中叶才真正揭开其本质。 3、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__、_,非细胞型微生物有、, 4、琼脂是配制培养基时常用的凝固剂,它的熔点,凝固点是__。 5、微生物生长的三种基本温度是、_。 6、细菌的群体生长曲线分为__、___、___和__。 7、原核生物基因重组的方式有 、 、 和 。 8、测定微生物的生长量常用的方法有和。 9、微生物分类学的具体任务有3个,即___、__、___。 10、细胞的基本结构有 、 、 和 。 11、病毒的“群体形态”包括 、 、 和 。 12、举例共生固氮菌2种 、 。 三、判断题(在括号中写上“√”或“×”以表示“对”或“错”,每题1分,共10分) 1、病毒对抗生素敏感。( ) 2、EMP和HMP代谢途径往往同时存在于同一种微生物的糖代谢中。( ??) 3、真核生物具有遗传丰余现象这是一种进化的进化表现。( ) 4、青霉素常作为诱变剂用于筛选细菌营养缺陷型。( ) 5、能够在光学显微镜油镜下看到的细菌特殊结构有芽孢、荚膜、菌毛和鞭毛。( ) 6、微生物在利用蛋白质作为营养物质时,首先将蛋白质吸收到细胞内,然后再逐步降解。() 7、一切好氧微生物都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 ??) 8、最适的生长繁殖温度就是微生物代谢的最适温度。( ?) 9、大肠杆菌的F-菌株(“雌性”)与Hfr菌株发生接合后,F-菌株一般都不能变成“雄性”菌株。( ) 10、按我国卫生部颁布的卫生指标,生活饮用水中的大肠菌群数不得超过5个/升。( )四、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25分) 1、细菌鞭毛的功能主要是 ( ) A、传递遗传信息 B、形成菌膜 C、保护细菌 D、使细菌运动 2、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不包括下列哪一期( ) A、潜伏期; B、延滞期; C、裂解期; D、平稳期。 3、以噬菌体为媒介,把供体细胞的DNA片段带到受体细胞中,使后者获得前者的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叫( ) A、转化 B、转导 C、转换 D、接合 4、固氮酶的组成是 ( ) A、固氮铁蛋白、固氮铁钼蛋白和铁氧还蛋白 B、固氮铁钼蛋白 C、固氮铁钼蛋白和铁氧还蛋白 D、固氮铁蛋白和固氮铁钼蛋白 5、高压蒸汽灭菌的主要作用是 ( ) A、高压 B、高温 C、高压和高温 D、蒸汽穿透 6、诱变育种过程中,微生物经诱变处理后,发生变化的是 ( ) A、DNA分子中的碱基对 B、质粒 C、DN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 D、染色体 7、微生物数量最多的土壤层是 ( ) A、最表层 B、耕作层 C、深层 D、非耕作层 8、病毒的主要组分是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