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课教学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公共课教学部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
教学大纲
(统招本科)
适用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热能与动力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二○○九年十一月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80811340 课程名称 电工电子技术 课程英文名称 Electrical electronics engineering 总学时数 85 授课学时 75 实践学时 实验学时 习题课学 时 10 设计学时 学 分 5 开课单位 江西蓝天学院公共课教学部 适用专业 统招本科: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必修课 选用教材 王鼎、王桂琴主编的《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普通高教“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主要教学
参考书 1、李中发主编的《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2、秦曾煌主编的《电工学》(上、下册)第5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童诗白主编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康华光主编的《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本课程 任务和 目的 《电工电子技术》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电工电子电路的结构、功能、基本物理量、元器件的用途、主要参数与性能,能够进行基本电路的分析与计算,并具备电工测量技能和安全用电知识。 教学大纲
制订单位 电工电子教研室 教学大纲
制订时间 2009-11-1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电路分析基础
课程内容:
1、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作用;电路工作状态;理想元件及电路模型的概念。
2、电流、电压、电动势的定义、大小、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
3、电能、电功率的计算,功率正负的意义。
4、电阻、电感、电容的参数和伏安关系。
5、理想电压源、电流源的性质与伏安特性。
6、实际电压源、实际电流源的模型、伏安特性及其等效变换。
7、受控源的基本概念。
8、基尔霍夫定律(KCL、KVL)及推广应用。
9、电位的概念与电位的计算方法。
10、支路电流法(不超过3个变量)。
11、叠加原理(不超过3个电源)。
12、戴维南定理。
※13、电路的暂态分析
基本要求:
1、掌握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参考方向;功率的计算;电阻、电容、电感、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特性;基尔霍夫定律;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戴维宁定理。
2、理解电路模型;叠加原理;电位的概念及计算。
3、了解支路电流法;受控源的概念。
本章重点: 基本物理量及参考方向;电功率的计算;基尔霍夫定律;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戴维宁定理。
本章难点:参考方向;等效变换的概念。
第二章:正弦交流电路
课程内容:
1、正弦交流电的表达式、波形图;
2、角频率、频率、周期及相互关系;最大值、有效值及关系;相位、相位差及同频率正弦量之间的相位关系。
3、复数的基本知识和正弦量用相量(复数)表示方法;
4、KCL、KVL的相量形式与相量图。
5、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电路的电压与电流关系,感抗与容抗,功率关系。
6、RLC串联电路的电压与电流关系,功率关系,阻抗三角形、电压三角形、功率三角形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7、阻抗的串联与阻抗的并联电路的等效阻抗的计算。
8、RLC并联及简单混联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
9、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方法及并联电容的计算。
※10、正弦交流电路中的谐振。
11、三相交流电源的表达式、波形图、相序、相量图;
12、三相交流电源的星形联结方式及线电压与相电压的关系。
13、三相负载的星形联接与三角形联接方式;对称三相负载的相电压与线电压、相电流与线电流的关系;中线电流与中线的作用。
14、三相对称负载的功率计算。
15、触电方式及触电对人体的危害;安全电压;触电的预防措施;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的作用。
基本要求:
1、掌握正弦量的三要素和相位差;正弦量的相量表示;R、L、C单一元件的电压与电流关系;感抗、容抗、阻抗的计算;R-L-C串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的分析与计算;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的概念与计算。
2、掌握三相电路的特点、相序及联结方式;对称三相电路的线电压(线电流)与相电压(相电流)关系及三相功率的计算;
3、理解RLC并联及简单混联电路的分析方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