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巴尔虎右旗自然概况.doc

发布:2018-01-08约6.95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巴尔虎右旗自然概况 新巴尔虎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西部,是内蒙古自治区19个边境旗(市)和33个牧业旗之一,北纬47°36’~49°50’,东经115°31’~117°43’。东以乌尔逊河为界与新巴尔虎左旗隔河相望;东北部与口岸城市满洲里毗邻;北、西、南三面与蒙古国和俄罗斯国接壤,国境线长达515.4公里。其中47公里为中俄边境线,468.4公里为中蒙边境线。全旗东西宽168.34公里,南北长245公里,总面积25102平方公里,2005年总人口为33539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4人。有蒙、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回、满等11个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27457人,占总人口的81.8%。 旗人民政府驻阿拉坦额莫勒镇 。邮编:021300 代码:150727 区号:0470 拼音:Xinbaerhuyou Qi 【行政区划】新巴尔虎右旗辖1个镇、9个苏木:阿拉坦额莫勒镇、达来东苏木、达来苏木、阿敦础鲁苏木、克尔伦苏木、赛汉塔拉苏木、杭乌拉苏木、贝尔苏木、宝格德乌拉苏木、呼伦苏木。境内有:敖尔金牧场。直辖2个林场、1个渔场和56个嘎查、4个居民委员会。 【历史沿革】巴尔虎,系蒙古族喀尔喀部之一部落名,因该旗的巴尔虎人比陈巴虎旗的巴尔虎人进驻呼伦贝尔的时间迟两年,故名新巴尔虎。蒙古语称西为右。1734年(雍正十二年),清政府为“移民实边”,将蒙古喀尔喀车臣汗部2984名巴尔虎人迁入呼伦湖、贝尔湖、哈拉哈河、乌尔逊河与克鲁伦河下游一带,编为两翼八旗称新巴尔虎。其中驻牧在呼伦湖、乌尔逊河以西,克鲁伦河下游的为新巴尔虎右翼四旗。1932年,四旗统编为一个旗,称新巴尔虎右翼旗。1948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改造旧政权,成立新政府,1959年改称新巴尔虎右旗。   w2000年,新巴尔虎右旗辖1个镇、11个苏木。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旗总人口36764人,其中各镇苏木人口(人): 阿拉坦额莫勒镇 18081 达来东苏木 2326 达来苏木 1099 额尔敦乌拉苏木 909 阿敦础鲁苏木 2229 克尔伦苏木 1461 赛汉塔拉苏木 1752 杭乌拉苏木 1524 宝格德乌拉苏木 1996 呼伦苏木 1895 贝尔苏木 1736 阿尔山苏木 980 敖尔金牧场虚拟苏木 776  【地形地貌】新巴尔虎右旗地形主要由低山丘陵、高平原等地貌单元组成。平均海拔600—800米。位于低山丘陵地带。海拔在650~1000米之间,属于呼伦贝尔高原的一部分。由低山丘陵和高平原等组成,地形是东北高而多丘陵、低山,呼伦池西岸和南岸地热平缓。最低点是在南部阿尔山、查干诺尔一带,海拔501.6米;最高点为西北部的巴彦乌拉山,海拔1011.3米。北、西、西北和西南为中蒙毗邻的低山丘陵,与蒙古高原相连,南部为平原。 【气候资源】全旗属于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多风少雨,东北部为温凉半干旱气候区,南部为温暖半干旱一干旱气候区。降雨量北高南低,由北向南递减,气温则由北向南递增,干旱程度随之加大。 光能资源 (1)日照与太阳辐射,本旗光能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175小时,牧草生长期(4~9月)的日照时数为1796小时,约占全年的58%。年辐射总量为5655.11兆焦耳/米2,牧草生长期(4~9月)总辐射量为3858.97兆焦耳/米2,占全年总辐射量的68%。牧草生长期内光合有效辐射为1890.90兆焦耳/米2,占该期太阳总辐射量的49%,完全可以满足牧草在生长期内对太阳辐射能量的需要。 (2)光能生产率与光能生产潜力,本旗草场产量以亩产200公斤以下草场为主,面积占90%,光能利用率0.48%是非常低的,而光能生产潜力却很大,草场生产力有待改良提高。 热量资源 全旗年平均气温0.4℃,极端最高气温40.1℃,极端最低气温-38℃,气温变化特点是春季升温较快,秋季降温也较快,牧草生长季节的日较差较大。无霜期128天。 降水和蒸发 降水的一般特征:①年降水量少,平均降水量250毫米左右。②变率大,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夏秋两季而冬春少。③降水强度小,易被土壤吸收,很少产流,降水利用率高。④蒸发量大,全年为1878.4毫米,为降水的7.6倍。年湿度为O.13~0.32。生长季为0.35,⑤冬春降雪日效较长,历年降雪持续209天,积雪平均持续173天,雪深8~14厘米,降雪对畜牧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可利用降雪来充分利用无水草原。 各季及牧草生长期降水量 季节 春 (4~5) 夏 (6~8) 秋 (9~10) 冬 (11~3) 牧草生长期 (4~9) 降水量(ram) 20.1 185.8 33.8 7.8 234.2 占全年降水(%) 8 75 14 3 95 风能资源 本旗风能资源丰富,全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