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尽心知性,保民而王.ppt

发布:2018-01-17约1.68千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尽心知性,保民而王 ——孟轲与《孟子》 徐克谦 教授 一个令明洪武皇帝朱元璋痛恨的人物: “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 ” 洪武五年,罢孟子配享。 洪武二十七年颁发《孟子节文》, 删节八十五条, 课试不以命题, 科举不以取士。 朱元璋 孟子 (约前372-前289) 孟子名轲,邹(今山东邹县南)人,生活于战国中期。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以及《孟子》书中有关章节。 孟母三迁 断织劝学 孟子的个性气质 “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这种个性气质表现在文章上,便是一种感情强烈, 气势充沛,辞锋犀利,咄咄逼人的文气。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孟子长于譬喻。 山东邹城市孟庙亚圣殿 韩愈:孟氏之功不在禹下 现传《孟子》书七篇,每篇分上下 孟子的思想体系: 天人相通的心性与天道观; 以性善论为基础的伦理道德范畴体系; 以内省、养气、反求诸己为特色的道德修养论; 穷则独善、达则兼济的君子人格论和处世之道; 以王道仁政和民本思想为核心的社会政治学说。 性善论 有没有共同的人性? 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 “舜,人也,我,亦人也”; “尧舜与人同耳”;“圣人与 我同类者”。 口之於味也,有同耆焉;耳之於声也,有同听焉;目之於色也,有同美焉。至於心,独无所同然乎? 四端: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公孙丑上》)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夷,好是懿德。’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 (《告子上》) 尽心知性以知天 存心养性以事天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尽心上》) 万物皆备于我 “万物皆备於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居仁由义: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由“仁心”推出“仁政”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推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与民同乐,保民而王 制民之产,使民众安居乐业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仁者无敌于天下 仁者无敌于天下 “王道”与“霸道”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以民为本,民贵君轻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