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发展和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影响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保险发展和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1982-2009年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的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深化和保险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和消费三驾马车拉动,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尤其明显。银行信贷、经济货币化程度、金融深化程度和非寿险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但是寿险业的发展显著推动了经济增长,尽管这种推动作用很微弱。
关键词:寿险业 非寿险业 金融深化 经济增长
研究背景
自Adam Smith以来,经济学界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作了大量的研究。Adam Smith较早地意识到银行活动可以使本无所用的资本大部分有用,本不生利的资本大部分生利,因而增加一国的产出。但是,真正系统地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始于Goldsmith。在其1969年出版的《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中,Goldsmith首次给出了金融发展的定义,并建立了衡量一国金融结构的指标,定性和定量地分析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之后,McKinnon和Shaw提出了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深化了Goldsmith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Levine等人为代表的济学家利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开创了内生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内生金融发展理论认为,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等市场摩擦因素导致了经济对金融系统的内在需求,而金融发展则通过提高储蓄率、储蓄投资转化率和资本配置效率等渠道,促进经济增长。然而,无论是早期古典金融学者对金融发展问题的关注,还是内生金融发展理论的分析验证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了银行和股票市场上,保险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鲜有讨论,这一现象颇耐人寻味。
银行、保险和证券业并列为金融业三大支柱产业,然而一直以来,保险业的地位始终不及银行及证券业。这或许是由于保险业起步较晚,1720年才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保险公司,远落后于银行业及证券业的发展。所以尽管自20世纪以来,保险业发展迅速,保险资产在金融业资产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但是从绝对数值上来讲,保险业的资产规模仍显著??于银行与证券业。而任何社会科学的研究都离不开其所处的经济、制度背景,因此,学术界对于保险业的相对忽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然而,也应看到,伴随其迅猛发展,保险在金融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2009年全球保费收入超过4万亿美元,保险业资产总额达22.6万亿美元,占金融资产约12%。因此,我们在对金融发展理论的分析中不应继续忽视保险业的作用。
文献综述
经济学者对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相关关系的分析与检验,以及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的探讨。Goldsmith(1969)最早定量考察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指出各个国家不同历史时期金融发展与经济水平之间存在着大致平行的关系。随后,King和Levine(1993)、Levine和Zervos(1998)、Beck、Levine和Loyaza(2000)均证实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但这些研究未能确定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Patrick(1966)指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存在两种可能:“需求追随”和“供给领先”。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供给领先”型金融居于主导地位,而随着经济的发展“需求追随”型金融将居于主导地位。但是,Demetriades和Hussein(1996)、Esso(2009)的分析表明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受到每个国家不同的经济制度、法律、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关系模式。Bencivenga和Smith(1991)、Greenwood和Smith(1997)、Beck、Levine和Loayza(1999)、Rioja和Valev(2004)则分别从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流动性风险等角度分析了金融发展通过提高储蓄投资转化率和资本边际生产率、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技术进步或者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国内学者也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更多的学者并不认同这一观点。韩廷春(2001)、伍海华和马正兵(2003)、樊胜和王晓黎(2003)、杨飞虎(2007)、袁云峰和曹旭华(2007)的研究均发现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程度的负向影响,金融发展未能有效发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本边际生产率、促进技术进步的作用。
已有的研究中,由于使用的计量方法、选取的指标和数据来源不同,对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未得出令人信服的一致结论。此外,令人遗憾的是,以上的研究均未将保险市场纳入到金融发展的理论框架中。尽管Webb,Grace和S
显示全部